怪石巉岩耸碧空,浮图高出势穹窿。
边城百草经霜白,御帐千旗绚日红。
天气喜逢晴不雨,曙光偏觉静无风。
侍臣几度承恩厚,顾问时时到幄中。
神功圣德诗一十五首 其七
【注释】
度万塔黄崖:指登临黄崖万佛塔。万佛塔建于唐天宝四年(745),为长安城内佛教建筑群中的著名古迹,因塔内供有千佛而得名万佛塔。
【译文】
怪石峥嵘陡峭耸入碧空,佛塔高耸突兀直插云霄。
边城草木在霜冻下都变白了,御帐旗帜在日光照耀下显得绚丽多彩。
天气晴好没有下雨,曙光明媚但无风。
侍臣多次接受皇帝恩宠厚待,经常询问顾问,到皇帝的幄帐中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万佛塔时所作。万佛塔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佛寺遗址上,始建于唐代天宝四年(745年)十月三日。据《长安志》记载,此塔原为唐高祖李渊所建,初名“永安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改永安寺为大福寺,后又改为“大安国寺”,并增修塔身。唐玄宗时又改为“万佛寺”。天宝三年(744年)改名为万佛塔,并在塔顶建了一座舍利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万佛塔为楼阁式砖塔,高约20米,共九层,每层四面辟门,内有石阶盘旋而上。塔刹部分由多层须弥座和相轮、宝珠组成。塔身用砖砌成,各层檐角翘起,形似悬铃,造型优美。塔的四周筑有石台基,周围有回廊环绕。塔顶建有一座五级相轮塔刹。塔身正面嵌有碑文,记载了塔的建造情况及历代重修的情况。万佛塔为唐长安城内著名的宗教建筑,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之一。
全诗以“度万佛”开篇,点明题旨。次二句写登上塔顶所见之景。万佛塔高耸云表,突兀凌空,势如穹隆;四周峭壁嶙峋,怪石林立,犹如千姿百态的奇峰异峦。“边城”三句写登临塔顶所见之景。万佛寺一带的边塞风光十分迷人,百草经过寒冬的霜打已变成了白色,而御帐之中的千旗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绚丽的红色。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的秀丽,更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特色。诗人对这一景色十分喜爱,因而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感觉。后二句则转入写人。前一句写天气晴朗。诗人说:“今天天空万里无云,天气格外晴朗,雨却未落。”这是诗人在登塔之后的感受。诗人认为这样的天气对于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是十分合适的。后一句写曙光明媚。诗人描写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清晨,只见晨曦微露,曙光初升,万佛塔上空一片光明。诗人说:“曙光偏觉静无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实际上他并没有感到什么风来。诗人之所以如此形容,是为了突出黎明时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抒发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受到皇帝的恩遇。诗人说:“我受恩惠深厚,皇上常常召见,询问我的各种问题,让我进入皇帝的帷帐之中。”这是诗人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感受。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非常珍视自己的这种地位和待遇,也反映了皇帝对他寄予的期望和信任。因此,诗人对皇帝的恩遇十分感激。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登览黄崖万佛塔为题,描绘了塔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厚待的感情。全诗语言流畅优美,意境开阔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