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确田中牛,飞飞田上鹊。
老农分稻针,仰视云影落。
荷蕖引桔槔,麦路通略彴。
邻里更叫呼,山歌应林薄。
客本江南人,厌闻江北恶。
牛犊化刀剑,鸡犬遭杀掠。
兹焉偶褩礴,幽意了可攫。
举策数堤柳,褰衣弄场藿。
伫鸣邱中琴,静想林下酌。
始知干戈地,别有耕稼乐。
居者焉得知,悠悠向寥廓。
诗句释义及译文
- 确确田中牛,飞飞田上鹊。 - “确确”形容牛的叫声清晰可辨;“飞飞”则描绘了鹊鸟在空中飞翔的景象。
- 译文: 田野中的牛发出清晰的叫声,田上的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 老农分稻针,仰视云影落。 - “老农”指农民,“分稻针”可能是指用稻谷来区分成熟度的工具,“云影落”形容云朵在天空中移动的样子。
- 译文: 老农夫正忙于用稻谷来区分成熟的程度,抬头看着天上飘动的云朵。
- 荷蕖引桔槔,麦路通略彴。 - “荷蕖”(荷花)和“桔槔”(一种水车)暗示了农田中的劳作场景,而“麦路”与“略彴”(桥)则描述了道路和桥梁。
- 译文: 荷花在水面上盛开,水车在田间工作,通往村庄的道路和简陋的桥梁勾勒出乡村的宁静景象。
- 邻里更叫呼,山歌应林薄。 - “邻里”指的是周围的村民,“叫呼”可能是相互间的呼唤声,“山歌”则是当地的民歌,“林薄”可能是指山林之间的小道。
- 译文: 周围的村民不断地相互呼唤,山里的民歌随风传来。
- 客本江南人,厌闻江北恶。 - “客”在这里指的是外来的客人或游客,“江南人”则指的是本地的人。“厌闻”表示厌倦听到。
- 译文: 这位外来的客人原本来自江南,但现在已经对那里的恶劣环境感到厌恶。
- 牛犊化刀剑,鸡犬遭杀掠。 - “牛犊”指的是小牛犊,“刀剑”可能是指战争武器,这里的比喻意味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 译文: 战乱中,小牛犊变成了战争的武器,鸡犬也遭受了杀戮。
- 兹焉偶褩礴,幽意了可攫。 - “兹焉”表示此处,“褩礴”是一种耕作方式,“幽意”可能是指内心的感受或想法,“攫”是抓住、获取的意思。
- 译文: 这里偶然从事耕作,内心的想法可以轻松地把握。
- 举策数堤柳,褰衣弄场藿。 - “举策”可能是举起长鞭的动作,“数堤柳”是指在河岸旁数着柳树,“场藿”是指打场草的场景,“场”是一个动词,表示操作。
- 译文: 拿起长鞭数着河岸的柳树,穿着衣服在田间挥动草茎。
- 伫鸣邱中琴,静想林下酌。 - “伫鸣”可能是指静静地弹奏乐器,“邱中琴”指在山丘上弹奏的琴声,“静想”表示沉思或想象。
- 译文: 在山丘上静静地弹奏着琴,静静地在树林中思考饮酒的乐趣。
- 始知干戈地,别有耕稼乐。 - “干戈”是古代的兵器,“戈”和“矛”,而“地”则指土地。“别有耕稼乐”意味着在战争之外,还有耕种的乐趣。
- 译文: 开始意识到战争之地,别有一番耕种收获的快乐。
- 居者焉得知,悠悠向寥廓。 - “居者”指的是居住的人,“焉得知”表示他们如何知晓,“悠悠”意味着悠闲、无拘无束,“向寥廓”则指向空旷的地方。
- 译文: 居住的人们又如何知晓这一切,他们悠闲自在地向空旷的地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