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生萧墙迩,义动金石固。
有狐来绥绥,无梁速我渡。
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
雨绝无还云,河流岂西注。
疾风振微绡,可裂不可污。
陈烈妇诗九首其三
衅生萧墙迩,义动金石固。
有狐来绥绥,无梁速我渡。
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
雨绝无还云,河流岂西注。
疾风振微绡,可裂不可污。
注释:
衅:指因小过而招大祸,比喻灾祸的由来。萧墙:宫门内的小门,古代宫人居住的地方。迩:近。义:指正义。金石:金属和石头,这里指坚定不移的志向或节操。绥绥:形容狐狸行走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温柔婉约的样子。頩尔:指女子的发髻(古代的一种头饰)。素辞:简朴的言辞。尔:你。言:说。何乃:怎么。酗:发怒的样子。绝:断绝。无梁:没有桥梁。速我渡:助我渡河。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頩尔:指女子的发髻。致:赠送。素辞:简朴、诚恳的言辞。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尔言何乃酗:你的言辞怎么如此愤怒呢?酗:发怒的样子。雨绝无还云,河流岂西注:就像雨水从空中落下,云彩散去之后就不再回来了,河水向东流而不是向西倒。比喻事物的真相被揭露后,就再也不能隐藏了。疾风振微绡,可裂不可污:狂风席卷而过,如同撕裂了轻薄的纱巾,但绝不会玷污它。比喻坚强的意志不会被动摇。
赏析:
这首诗是《陈烈妇诗九首》的第三首,也是一首赞美贞烈女子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女子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坚贞不屈和勇敢坚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贞烈女子的赞美之情。
首句“衅生萧墙迩”,指的是祸患从内部开始,即家庭中的小矛盾或误会导致了一场大灾难。诗人以“萧墙”为喻,暗示这场灾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内部的矛盾或误会。这里的“衅”字,既指祸患,又暗含着罪过或错误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商朝的纣王因为误信妲己之言,导致江山变色,国家灭亡。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这场祸乱并非始于外部的攻击,而是因为内部的纷争和误解。
次句“义动金石固”,则进一步强调了正义的力量是坚如磐石般的坚定。这里的“金石”象征着坚硬无比的物质,用以形容正义的力量之强大。诗人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运用,表达了对于正义力量的崇高敬意和坚定信念。他相信正义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包括邪恶和困难。
接下来的两句“有狐来绥绥,无梁速我渡”,则通过描写狐狸和女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女子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诗人巧妙地将狐狸的行为与女子的行为相联系,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女子在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机智。她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反而能够从容应对,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勇气。
接下来的两句“頩尔致素辞,尔言何乃酗”,则是对女子言辞的赞美。这里的“頩尔”指的是女子的发髻,是一种古代女子常见的装饰品。而“素辞”则表示女子的话语简单、真诚、朴实无华。她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能够化解危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女子言辞的赞美之情,认为她的言语不仅真诚而且有力,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接下来的两句“雨绝无还云,河流岂西注”则是对女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这里的“雨绝无还云”可以理解为像雨水一样无情地落下,不会因为云彩的阻挡而改变方向;而“河流岂西注”则可以理解为江河之水东流不息,永远不会向西倒流。这两句话共同寓意着女子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使在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时也毫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前进的方向和决心。
最后两句“疾风振微绡,可裂不可污”则是对女子纯洁品质的赞美。这里的“疾风”代表着猛烈的风雨,而“微绡”则是指轻薄的丝质衣物。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女子纯洁无暇品质的赞美。他认为,即使是最猛烈的风雨也无法玷污女子的清白之心,她的内心像丝质衣物一样柔软而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外貌、言行举止以及品质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她坚贞不屈、勇敢坚强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赞美,表达了对贞烈女子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