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多烈风,同云复冥冥。
邅回百里间,亦似千里情。
忆我寒梅花,兹晨笑柴荆。
喧啾下鸟雀,剥啄来友生。
岂知孤篷下,一笑双眼明。
决决文凘流,遥遥岩岫平。
舟重既晨发,路迷且宵征。
所欣丰岁祥,农鳸可以耕。
兼悲冻死骨,不见蔓草萦。
一觞酬袁安,愧尔千秋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逐段分析,最后再将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形成完整的诗句和意思。“岁暮多烈风”是第一句,“岁暮”指岁末,“多烈风”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同云复冥冥”,天空中布满的阴云又密布了。“邅回百里间”是第二句,“同云复冥冥”说明天气很冷,诗人在百里之间徘徊,也像行千里路一样。“亦似千里情”,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意思是说天气虽冷,但诗人心情并不感到寂寞。“忆我寒梅花,兹晨笑柴荆”是第三、四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寒梅旁笑着砍柴的情景。“喧啾下鸟雀,剥啄来友生”是第五句,诗人听到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飞下来,好像在欢迎他的到来。“孤篷下,一笑双眼明”是第六句,孤篷下人高兴得笑了起来,眼睛都亮了。“决决文凘流,遥遥岩岫平”是第七句,山泉从岩石上流过,远远地望去,山岩就像平地。“舟重既晨发,路迷且宵征”是第八句,早晨出发的时候,船很重;晚上赶路时,路又迷失了方向。“所欣丰岁祥,农鳸可以耕”是第九句,丰收的年景令人欢欣。“兼悲冻死骨,不见蔓草萦”是第十句,同时让人悲哀的是看到许多冻死的尸体,却看不到被野草缠绕的尸首。“一觞酬袁安,愧尔千秋名”是最后两句,诗人用一杯酒来向袁安表示酬谢,因为袁安曾为农民锄草而闻名,现在诗人也想效法袁安。

【答案】

(1)岁暮多烈风,同云复冥冥。

岁暮:岁末,指冬天。

多烈风:天气非常寒冷。

(2)邅回百里间,亦似千里情。

邅回:曲折而行。

百里间:一百里之内。

亦似:仿佛。

千里情:长距离的情感。

(3)忆我寒梅花,兹晨笑柴荆。

忆:回忆。

柴荆:柴门。

(4)喧啾下鸟雀,剥啄来友生。

喧啾:喧闹的声音。

剥啄:敲门声。

友生:朋友。

(5)岂知孤篷下,一笑双眼明。

孤篷:孤独的小船。

下一句写诗人坐在船上欣赏风景。

一笑双眼明:诗人高兴地看着眼前美好的景色,眼睛变得明亮起来。

(6)决决文凘流,遥遥岩岫平。

决决:水声激越的样子。

文凘流:湍急的水流。

遥:遥远。

岩岫:高峻的山峰。

(7) 舟重既晨发,路迷且宵征。

舟重:船很重。

晨发:早晨出发。

宵征:晚上赶路。

(8)所欣丰岁祥,农鳸可以耕。

所欣:所喜悦的,所欣慰的。

丰岁:丰收的年景。

鳸:通“蝗”。

(9)兼悲冻死骨,不见蔓草萦。

并感怜惜那些冻死的人,也不忍看到被野草缠绕的尸体。

(10)一觞酬袁安,愧尔千秋名。

觞:酒杯。

袁安:东汉人袁安,字公治,会稽郡上虞县人。

(11)《后汉书·袁安传》记载:袁安任南阳太守时,南阳遭受大旱三年。当时百姓饥馑相望,袁安开仓赈济灾民,百姓得以存活。后来天降大雨,百姓欢呼庆祝,以为这是袁安的恩德所致。于是百姓把袁安县称为“卧虎藏龙的地方”,把袁安的墓穴称为“卧虎穴”。

赏析:

此诗作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的口占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行旅中的感受、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喜悦和感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从而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