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应受妒,画手独何人。
一见能生悔,君恩此最真。
微躯甘出塞,大计惜和亲。
试向边城问,长缨是汉臣。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本名王嫱,字昭君。她出生于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并以其美貌与才艺著称于世。王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落雁”之名流传千古。她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其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并最终选择留在北方,成为了和亲政策下的代表人物。王昭君的一生充满曲折与牺牲,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和平做出了贡献。
译文
蛾眉应受妒,画手独何人。
一见能生悔,君恩此最真。
微躯甘出塞,大计惜和亲。
试向边城问,长缨是汉臣。
注释
- 蛾眉应受妒:指王昭君美丽如月,自然受到嫉妒。
- 画手独何人:表达了对擅长绘画的人的疑问,暗示了王昭君的美丽无法用言语形容。
- 一见能生悔:表示王昭君一出现便使人产生深深的后悔之情,可能是因为她的美貌让人难以忘怀。
- 君恩此最真:表达了王昭君对君王恩情的感激和忠诚,认为这份恩情是最真实的。
- 微躯甘出塞:意味着王昭君愿意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远渡他乡去到边疆。
- 大计惜和亲:“大计”指的是国家的重大决策,而“惜和亲”则是珍惜和亲的政策。这里强调了和亲政策的长远意义。
- 试向边城问:尝试向边城的居民询问,了解他们的亲身感受。
- 长缨是汉臣:意指王昭君在边城的身份,即代表汉朝的使者,也象征着她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赏析
这首《王昭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展现了王昭君的一生。首句直接点明了王昭君的美貌与被妒忌的命运,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接着通过对王昭君与匈奴单于之间复杂情感的描述,展示了她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坚定与勇敢。这首诗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记述,更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地位和国家外交政策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