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声教溢桥门,底事于今谁共论。
去国有心悬白日,忧天无语对黄昏。
从吴北学怀张陆,佐汉宗儒鄙叔孙。
愧我不材耽栎社,置身丘壑漫称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词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把握诗歌描写的主要景物及意象,尤其要注意问句中的“表现了”一类问题,同时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特点。考生要注意,不要望文生义。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抓住注释,再理解每句的意思,最后概括作答。

“谈经声教溢桥门,底事于今谁共论”,意思是:谈论经书教化之盛传于桥梁之上,现在还有谁能与我一起讨论。“谈经声教溢桥门,底事于今谁共论”这一句的意思是:在桥上讲经传道教化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现在还会有人和我一起探讨呢?“谈经声教”指的是佛学,“底事”是何事的意思;“于今”指如今。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讲经传道的人越来越多,但还有人和我一起谈论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的排斥和反对。

“去国有心悬白日,忧天无语对黄昏”,“去国”是指离开朝廷。此句意为:我离开朝廷有一颗悬想光明的心,忧虑着苍天却无言相对黄昏。“白日”在这里比喻朝廷,“黄昏”指傍晚或傍晚的时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离开朝廷有一颗悬想光明的心,忧虑着苍天却无言相对黄昏。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从吴北学怀张陆,佐汉宗儒鄙叔孙”,意思是:我跟随从北方来的人学习张良和陆贾的学问(以辅助汉朝),但是辅佐汉宗室的儒者却鄙视叔孙通。“从吴北学”,即跟随北方来的人学习;“张陆”,指张良和陆贾;“叔孙通”,指西汉初期的开国功臣。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跟随北方来的人学习张良和陆贾的学问(以辅助汉朝),但是辅佐汉宗室的儒者却鄙视叔孙通。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自己与儒家学者的对立面。

“愧我不材耽栎社,置身丘壑漫称尊”,意思是:我惭愧自己没有才能而迷恋山林生活,只能虚妄地自称为高傲。“栎社”,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栎社”指隐居之地,“丘壑”指山水田园风光。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惭愧自己没有才能而迷恋山林生活,只能虚妄地自称为高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诗人远离朝廷、志在山林的情怀,后四句写诗人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以及自己的隐逸之志。

首联“谈经声教溢桥门,底事于今谁共论”,意思是说,佛家经教之盛传于桥梁之上,现在还有谁能与我一起讨论呢?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佛家经教泛滥的不满。

颔联“去国有心悬白日,忧天无语对黄昏”,意思是说,我离开朝廷有一颗悬想光明的心,忧虑着苍天却无言相对黄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和痛苦之情。

颈联“从吴北学怀张陆,佐汉宗儒鄙叔孙”,意思是说,我跟随从北方来的人学习张良和陆贾的学问(以辅助汉朝),但是辅佐汉宗室的儒者却鄙视叔孙通。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自己与儒家学者的对立面。

尾联“愧我不材耽栎社,置身丘壑漫称尊”,意思是说,我惭愧自己没有才能而迷恋山林生活,只能虚妄地自称为高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的排斥和反抗,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节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