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孤村暮,柴门半落晖。
云边飞鸟下,牛背牧童归。
远寺钟初度,游人迹已稀。
谁赓丛桂咏,待月露沾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夜晚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寂历孤村暮,柴门半落晖”描绘了黄昏时分,寂静的村落中,只有稀疏的炊烟在升起,柴门半掩,夕阳的余晖洒满门前的小路。这里的“寂历”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而孤独的村庄的深深喜爱。

“云边飞鸟下,牛背牧童归”描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远处的天空中,一群鸟儿在飞翔,似乎在迎接傍晚的到来;而在牛背上的牧童则正在回家的路上。这一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远寺钟初度,游人迹已稀”进一步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象。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钟声,这是一天结束时的仪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游人也逐渐稀少了。这里的“远寺钟初度”既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谁赓丛桂咏,待月露沾衣”则是对前两句的回应。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他可能在思考着如何延续这些美好的事物,或者如何在新的一天中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村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梦想的深刻感悟。它既有对现实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种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