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木落五陵寒,捣练谁家夜已阑。
月照罗帷人不寐,倚床犹自怯衣单。
【注释】
砧:捣衣石。五陵:指西汉的五个皇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泛指贵族豪富之家。萧萧:风吹草木声。五陵寒:言秋气之寒。捣练:以杵击布帛成絮,然后织成布帛。谁家:不知是谁家的。夜已阑:夜深了。月照罗帷:月光照着罗帐。人不寐:人没有睡。倚床犹自怯衣单:倚在床榻上,仍然感到衣裳单薄,怕冷。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诗人通过“捣练”这一动作,刻画出一个孤寂、清冷的秋天夜晚,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不安。
首句写景,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氛围。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天特征的“木落”和“寒”,来表现时令之变,同时暗示着战乱即将爆发,国难当头。“萧萧木落”四字,既写出了木叶凋零的景象,又写出了秋风瑟瑟的感觉。这种萧萧之声,正是战乱来临之前那种紧张气氛的象征。而“五陵”二字,则暗含了诗人对那些权贵们的不满情绪。他们虽然生活优裕,但却生活在战乱之中,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第二句是写捣衣的人。他们为何要这么晚还在捣衣呢?原来他们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啊!这里,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谁家”的疑问语气,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真实。而“夜已阑”三个字,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战争的迫近。
第三句则是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他看到月亮从窗外洒下柔和的光辉,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只能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里的“月照罗帷”与第一句的“闻砧”遥相呼应,都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担忧和自己内心的不安。而“倚床犹自怯衣单”一句,则更是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担心自己的衣物不够保暖,于是只好倚在床边,忍受着刺骨的寒风。这既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安危的关心。
这首诗通过对捣衣这一动作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动荡的画面。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国家的忧虑和自身的不安,还表达了他对战乱即将到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