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伯陵,□峰屏躅。
太史腾书,兴言报复。
知足无虞,守玄袪辱。
居士灵祠,春秋自续。
【注释】
□峰屏躅:□峰,指高士之墓。屏躅,比喻墓地像屏风一样高大,像脚步一样踏实。
太史腾书: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件事。
兴言报复:兴起报仇之意。
知足无虞:知足的人没有忧患。
守玄袪辱:守住内心的清静可以驱除耻辱。
居士灵祠:供奉死者的庙宇称为“居士”。灵祠,是祭祀亡灵的场所。
春秋自续:春秋两社(指两个祭日)轮流祭祀,这里指祭祀活动不断延续下去。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赞颂的是京兆高士李元平。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28个字。前二句写墓志铭,后二句写墓主生平,最后一句点明题旨,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深远。
这首诗以墓志铭形式,赞颂高士李元平。诗人对墓主生前的事迹作了简要介绍:他为官时,太史公司马迁曾记叙过他的政绩;去世后,人们为他建了一座纪念性的祠堂,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这些内容都集中在短短几句之内,而诗人却写得十分简洁。
诗的开头两句:“□峰屏躅。太史腾书,”写的是墓志铭的基本情况。“□峰”,即□山,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峰屏躅”,意思是□山巍然耸立,就像一座屏障。墓志铭就是刻在碑石上的文字材料。这两句说,这座墓碑就矗立在□山之上,上面刻着太史公司马迁所记载的李元平的政绩。“太史腾书”四个字,概括了司马迁为墓主立传的情况。“太史”,指太史书官;“腾书”,指著书立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李元平的事迹。
中间两句,“知足无虞,守玄袪辱。”写的是墓主的生平事迹。“知足”与“不惑”意思相近,都是指人到中年时能够安于现状、心满意足的境界。“无虞”,是没有忧患的意思。这两句说,李元平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所以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他能够安于现状,过着平淡的生活,从不追求名利和地位,所以也不会遭受屈辱。“守玄”,是指坚守正道。“袪辱”,指驱除耻辱。这两句说,李元平为人廉洁正直,从不追逐名利权势;他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所以不受任何耻辱的侵扰。这两句是对墓主一生的概括性总结。
末两句,“居士灵祠,春秋自续。”“居士”,是对道士的尊称。这两句说,李元平死后,人们为他建立了一个祭祀用的祠堂,每年都要举行春秋祭祀的活动。这两句既是对墓主身后事的叙述,也是对墓主品德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李元平生前事迹的简单介绍和对他品德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高士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