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亭子锁春阴,一水盈盈雨正深。
小径飞花红渐湿,柴门垂柳绿初沉。
坐深野老还争席,听近樵歌不出林。
莫是向来游眺处,东风吹动故园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题型,考生要注意结合全诗内容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春雨亭”一诗的首句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物,末联抒情。

第一句写景。“锁春阴”是说“江亭”被“春阴”所笼罩(“锁”字有限制、束缚之意),这一句既写出了江边春阴的特点,又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第二句写景。“一水盈盈雨正深”的意思是:江面上波光粼粼,雨意越来越浓。“盈盈”“深”是叠词,写出雨势之大、雨色之深。

第三句写人物活动。“小径飞花红渐湿”的意思是:小径上飘落的花瓣渐渐湿透,颜色也由红变深了。“飞花”是动态描写,“红渐湿”是拟人写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第四句写物。“柴门垂柳绿初沉”的意思是:柴门旁边那棵柳树,新叶刚刚长出来。“初沉”是拟人写法,形象地写出柳叶在春风中摇曳的样子。“柴门垂柳”是画面的主体,而“绿初沉”是点睛之笔,使画面更加清新、自然。

第五句写物。“坐深野老还争席”,意思是说,坐在亭子里的人很多,他们互相竞争着占据一席之地。“深野老”,指在野的老农;“争席”,争着坐下。这句写人的活动,与前面的写柳相照应。

第六句写物。“听近樵歌不出林”,意思是说,在树林中听得到樵夫的歌声,却没有人走出来。“出林”与“入林”相对应,“不出林”与“不入林”相对应,都写出了人在自然中的状态。

最后一句写作者的感受。“莫是向来游眺处”,意思是说,难道这就是我从前经常游览的地方吗?“东风吹动故园心”,意思是说,现在看到这美好的景色,不禁勾起了思乡之情。“故园心”即故乡之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①首联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春雨中的图景:雨雾弥漫的江边小舟停泊着,岸边的小路上飘洒着纷纷扬扬的花瓣,柳枝垂下,绿叶初显。②颔联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在垂柳掩映的柴门旁,新长出的嫩叶轻轻摇曳,仿佛在随风起舞;而远处山冈上的野人们也在争相占座。③颈联以特写镜头捕捉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垂柳的新叶翠绿欲滴,轻风拂过,柳叶随风飘荡、摇曳生姿;而在树林深处,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④尾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发现,自己曾经经常游赏的这个地方,现在竟然成了自己思乡时频频回望的地方。⑤此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飞花”“垂柳”“柴门”“垂柳”“绿”等都是色彩词,给人以美的享受;“红渐湿”“初沉”是拟人写法,使诗句更富有动感;“莫是”是反问语气,增加了诗句的气势。⑥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