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平芜外,双林夕霭中。
鸟声诸念寂,花影一灯红。
浪迹惭僧定,浮生共佛空。
百年又今日,惆怅对东风。
《永明寺》
野寺平芜外,双林夕霭中。
鸟声诸念寂,花影一灯红。
浪迹惭僧定,浮生共佛空。
百年又今日,惆怅对东风。
注释:
- 野寺平芜外:野寺指的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寺庙,平芜指的是平坦如草地的田野。
- 双林夕霭中:双林是指两旁长着两排树的树林,夕霭指的是夕阳下形成的薄雾。
- 鸟声诸念寂:鸟儿的叫声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诸念寂指的是各种思绪都安静下来。
- 花影一灯红:花朵的影子映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艳丽,一灯红指的是一盏红色的灯笼。
- 浪迹惭僧定: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感到惭愧,僧定指的是僧侣的修行生活。
- 浮生共佛空:人生的浮华和虚幻就像佛说的空无,共指共同存在。
- 百年又今日:百年意味着漫长的岁月,今日指当前的一天,又表示重复。
- 惆怅对东风:惆怅是形容心情不快乐,东风指的是春风,春天的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五言律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将永明寺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句“野寺平芜外”,描绘了寺庙周围广阔的田野景象,平芜象征着宁静与平和,与“野寺”这一词汇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二句“双林夕霭中”,则是对寺庙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双林指的是两旁长着两排树的树林,夕霭则是指夕阳下的薄雾,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第三句“鸟声诸念寂”,诗人通过鸟儿的叫声来抒发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诸念寂则是指各种杂念都安静了下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第四句“花影一灯红”,则是对寺庙内部景色的描绘。花影映在灯笼上显得格外艳丽,而一灯红则传达出温馨而明亮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五句“浪迹惭僧定”,诗人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感到惭愧,僧定则是指僧侣的修行生活,这里的反差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
第六句“浮生共佛空”,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浮生指的是人生的浮华和虚幻,佛空则是指佛教中的空无观念,这里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虚无。
第七句“百年又今日”,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百年意味着漫长的岁月,而今日则表示当前的一天,又表示重复。这样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最后一句“惆怅对东风”,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惆怅之情。东风是指春风,春天的风往往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然而诗人却感到惆怅,可能是因为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永明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