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冢七十二,累累总可疑。
但寻遗臭处,便是老暪尸。

【释义】

同冢:同一坟墓。同冢七十二,累累总可疑。意思是说:同是一处埋葬的人,有七十二个坟墓,其中有些墓中埋着的死人,身体腐烂,面目可丑。但寻遗臭处,便是老暪尸。意思是说:只要仔细寻找,就可以找到那些尸体。

【注释】

同冢:同一坟墓。

七十二:泛指很多。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总可疑:总是让人怀疑。

老暪尸:腐烂的尸体。

【赏析】

《同冢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组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诗人在四川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诗人通过对成都郊外“同冢”的描写,抒发了他对时局动荡和战乱不息的悲愤之情。全诗构思奇特,以议论为诗,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富有理趣和哲理。

第一、二句:“同冢七十二,累累总可疑。”此句的意思是说,同是一处埋葬的人,有七十二个坟墓,其中有些墓中埋着的死人,身体腐烂,面目可耻。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总可疑”,既指这些死去的人,也指活着的统治者们。“疑”,指“可疑”。

第三、四句:“但寻遗臭处,便是老暪尸。”此句意思是只要仔细寻找,就可以找到那些尸体。“遗臭”指的是战乱中被害百姓的血腥味,而这里的“臭”,并非字面上的腐臭味,而是比喻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老暪尸”则是指那些因战乱而死亡的人们。这两句是诗人对于战乱造成的巨大破坏的深刻反思和痛心疾首的表达。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他目睹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见证了人民的苦难与痛苦。他的这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