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前鸟,鸣何悲。
昔日曾同鸾鹤侣,灵景光中刷羽仪。
饥食紫云英,渴饮瑶池水。
有时发雅音,仙韶合宫徵。
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
飞飞长绕蕊珠宫,胡为误落樊笼里。
樊笼一已闭,岁月何悠悠。
饥渴不复顾,愁思无时休。
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
何当释此鸟,纵意投林麓。
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
桑麻蔽野绿盈畴,处处春风啼布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根据标题理解内容,最后结合注解作答即可。

本首诗为七言律诗,描写了一只鸟被关在笼中,终日飞旋于花间,不得自由的情景。

第一句:“帘前鸟,鸣何悲?”“帘前”,即指笼子里;“鸟”是代称。这一句写鸟儿因不能自由而鸣叫哀伤。

第二句:“昔日曾同鸾鹤侣,灵景光中刷羽仪。”这句的意思是,从前我们一同栖息在云霞的伴侣,如今却在灵光照映中洗刷羽毛。

第三句:“饥食紫云英,渴饮瑶池水。”“紫云英”和“瑶池水”都是诗人所想象的鸟儿所吃的食物和饮料。

第四句:“有时发雅音,仙韶合宫徵。”意思是有时发出美妙的音乐,就像天上的仙乐一样。

第五句:“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上披着五彩花纹的羽毛,呼吸吐纳形成文章的纹理。

第六句: “飞飞长绕蕊珠宫,胡为误落樊笼里。”意思是它常常在花蕊之间盘旋飞翔,却因为被关在笼中而无法自由。

第七句:“樊笼一已闭,岁月何悠悠。”意思是说,现在这个笼子已经关闭起来了,时间过去了多么漫长啊!

第八句:“饥渴不复顾,愁思无时休。”“顾”是顾及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不再顾及饥饿和口渴,忧愁和思念也总是不停止地发生。

第九句:“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这是借用唐代诗人雍陶《放白鹇行》诗中的典故,意思是听说雍陶曾经打开笼子放飞白鹇,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天空,使归心更加迫切。

第十句:“何当释此鸟,纵意投林麓。”这是说什么时候才能释放这些鸟儿,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林泽之间呢?

第十一句:“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鹪鹩”是一种小鸟。这里用“卑”、“愿”两个字来表现鸟儿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第十二句:“桑麻蔽野绿盈畴,处处春风啼布谷。”这是写春天的景象。意思是桑麻覆盖了田野,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布谷鸟在春风中不停地啼叫。

最后两句总结全文,抒发感慨:“岂知天地宽,任我翔翱游。”意思是哪里知道天地是多么广阔啊!我就可以任凭自己自由飞翔了。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鸟儿关在笼子里而感到悲哀的故事。诗的前四句描写鸟儿的悲惨遭遇。后八句则是作者想象鸟儿被放出之后的生活情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