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万里长为戍,月明今夜知何处。
城头哑哑闻乌啼,秋风淅沥愁难寐。
起坐闲庭夜𢷬衣,𢷬衣对影空垂泪。
妾今夜夜愁君寒,君心那得长相弃。
𢷬衣曲
征夫万里长为戍,月明今夜知何处。
城头哑哑闻乌啼,秋风淅沥愁难寐。
起坐闲庭夜𢷬衣,𢷬衣对影空垂泪。
妾今夜夜愁君寒,君心那得长相弃。
注释:
- 𢷬衣曲:即《𢷬衣》,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乐府诗。
- 征夫:远行的士兵或丈夫。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戍:驻守边疆的城堡或军事要塞。
- 哑哑:鸟鸣声。
- 秋:季节,这里指秋季。
- 淅沥:雨声。
- 起坐:起身和坐下。
- 闲庭:空闲的庭院。
- 𢷬衣:古代的一种内衣,这里泛指衣物。
- 妾:女子自称。
- 君寒:你感到寒冷。
- 那得:怎么能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戍边士兵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首句“征夫万里长为戍”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戍边士兵的生活艰辛和他们为国家付出的牺牲。接着,“月明今夜知何处”和“秋风淅沥愁难寐”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描绘了夜晚明月下,士兵们思念家乡、忧虑未来的情景。最后两句“起坐闲庭夜𢷬衣,𢷬衣对影空垂泪”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表现了士兵们在孤独中度过漫长夜晚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