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陵矫首大荒浮①,万里苍梧接汉丘②。
夜气半衔三楚阔③,天风长带九疑愁。
虚闻仙子乘云去,似有灵均鼓瑟游④。
最是晴川烟水滑,片帆漠漠下扬州⑤。
【注释】
①凭陵矫首:指站在高处,远眺。陵,通“临”。矫首,昂首。大荒:指辽阔的天地。
②苍梧:山名,在今广西。汉丘:即汉山。
③夜气半衔三楚阔:夜雾半裹着大地,笼罩着楚国的疆域。三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楚地。阔,广阔。
④灵均:屈原的字,相传其人好游,曾游于江、汉之间。鼓瑟:弹奏古琴。
⑤晴川烟水滑,片帆漠漠下扬州:晴朗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轻风吹拂,一片片帆船缓缓驶出扬州城。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人之作,是李白晚年的作品,约作于天宝三年(744)前后。此诗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眺望万里江山,思念故土,并借景寄情,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张谓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前途茫然、壮志难酬的感伤。全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笔力遒劲。
开头两句写登高望远之景。”凭橑矫首大荒浮”一句,写诗人凭高而望,遥想万里之外的苍梧与汉山;”夜气半衔三楚阔”一句,写夜幕降临,雾气弥漫,使整个楚地显得更加辽远空旷,仿佛被夜雾所包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凌空而立,俯瞰广袤的天地,眼前是茫茫的楚地与遥远的汉山相连,远处的云雾笼罩着三湘大地,使它们显得更加遥远和宽广。
接下来四句描写了诗人在夜晚乘船经过三湘时的情景。”夜气半衔三楚阔”一句,描绘了夜幕降临时,诗人站在船上,远望着三湘大地的景象;”天风长带九疑愁”一句,则是说那阵阵清冷的北风吹过九疑山,似乎带来了一丝忧愁。这四句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卷。
后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经过三湘时的情景。”虚闻仙子乘云去”一句,诗人想象着那些仙女们乘坐着云朵离去的情景;”似有灵均鼓瑟游”一句,则是说那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似乎也在江边弹奏着古琴,悠然自得地游玩着。这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向往。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在夜晚乘船经过三湘时的情景。”最是晴川烟水滑”一句,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平静的江面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象;”片帆漠漠下扬州”一句,则是说那一叶孤舟缓缓驶向下扬州的方向。这四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望远、夜晚乘船经过三湘以及下扬州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壮美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