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幸居儒者流,放心日日胡能收。
圣地可造由立本,我田既荒安有秋。
适国迷途不知返,作室无基良可忧。
年过半百尚如此,转眼光阴成白头。
【注释】
1.儒者:指古代的读书人。
2.立本:建立根本,引申为树立基础。
3.我田既荒安有秋:我的田地荒芜了,怎么能收获秋天的庄稼呢?
4.适国迷途不知返:到别的国家迷失了路而不知道回去。
5.作室无基良可忧:筑起房屋没有基础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6.年过半百尚如此:年纪已经过半百,还这样糊涂、不觉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所写的自警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过去学习努力,现在却虚度光阴,无所事事的感慨;中间八句写自己到了老年,仍不能醒悟,仍然糊涂不觉悟的情况;后四句以悔恨之情,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不要等到头发全白时才后悔莫及。
这首诗的大意如下:
我生有幸生活在儒家学者之中,每天放心地学习、思考,怎么能说没有什么收获呢?但是圣地可以建造,基础必须打好。可是,我的田亩早已荒芜,又怎么能期待秋天来收获呢?我到别的地方去求学,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如何返回,真是可悲啊!我虽然建起了房屋,但没有基础支撑,实在是令人害怕的事啊!年已半百,还没有醒悟过来,转眼之间,岁月就白白地流逝,头发都变白了,这是多么可惜啊!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中年以后开始醒悟的人的感慨和痛悔之情。他一生勤于学习,但到年老时,却感到自己虚度光阴,无所作为,深感痛悔。这种思想感情,在封建时代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