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儿郎尽踏春,独伊马去转头频。
想因专为看花出,不看桃花只看人。
注释:在堤上的年轻男子都踏春而行,只有他独自骑马回头频频。我想他专程来看花,却不是看桃花,而是看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日景色的竹枝词。诗中通过一个“想”字,巧妙地揭示了诗人对那位独往独来、不慕虚荣、重情轻利的儿郎的倾慕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写西湖春色的著名佳作。
堤上儿郎尽踏春,独伊马去转头频。
想因专为看花出,不看桃花只看人。
注释:在堤上的年轻男子都踏春而行,只有他独自骑马回头频频。我想他专程来看花,却不是看桃花,而是看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日景色的竹枝词。诗中通过一个“想”字,巧妙地揭示了诗人对那位独往独来、不慕虚荣、重情轻利的儿郎的倾慕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写西湖春色的著名佳作。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妾家北山近湖口,但到黄昏郎出渔。 灯尽归来天又晓,他人只道合船居。 译文 - 第一句:我家住得离西湖很近,就在湖边的山脚下。 - 第二句:每到黄昏的时候,我的丈夫会出门去捕鱼。 - 第三句:夜深人静时,灯火渐渐熄灭,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 - 第四句:别人都以为夫妻俩会在船上共度良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夫妻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人通过简单的叙述
【注释】: 1. 枉予愁别绪:白白地让我为离别而烦恼。 2. 君自去来轻:你离开时轻快,回来又轻快。 3. 作客无常主:做客人没有固定的归宿。 4. 还山仍独行:回到故乡,仍然是一个人在行走。 5. 江船须次发:江上的船只必须依次出发。 6. 风信不时生:风信不定时地产生。 7. 归卧洞庭夜:晚上回家卧在洞庭湖边。 8. 枫林霜气清:枫树林中,寒气清新。 【赏析】:
注释:在堤上的年轻男子都踏春而行,只有他独自骑马回头频频。我想他专程来看花,却不是看桃花,而是看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西湖春日景色的竹枝词。诗中通过一个“想”字,巧妙地揭示了诗人对那位独往独来、不慕虚荣、重情轻利的儿郎的倾慕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写西湖春色的著名佳作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解析】 “扶杖出门去”,诗人拄着拐杖,走出扬州城。“春郊事尽非”,春天的郊野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棘生驰马路”,荆棘丛生,奔驰的小路上没有行人。“水没古人矶,巢毁莺雏散”,水淹没了古人留下的小矶头,巢毁了,幼鸟飞走。“天寒鹤语稀”,冬天天气寒冷,老鹤鸣叫的声音稀少。“故乡耕种早,飘泊不能归”,因为思乡心切而早早回到家乡种田的人很多,我却不能回到家乡。 【答案】 译文:扬州城外
次梁必大金焦行 太仓一米梁魏中,梵王坐处如天宫。 砗磲玛瑙珊瑚重,护法更有诸天龙。 醍醐浮香甘露浓,我欲问讯当何从。 惟有一席西津风,快哉八九云梦胸。 海门直指扶桑东,金鳌两角争豪雄。 蒜山房客送墨综,妙高千偈佛印同。 衲衣玉带知何在,至今诗句撑苍穹。 江山如画人往已,云霾浪打寺复寺。 华阳真逸曾至止,鹤铭笔法兰亭似。 老纶败壁扶不起,沙户初蚕修竹里。 处士蜗牛空旧址,留得名山作焦字。
【注释】 鲁公城:在陕西西安西南。 废堞知何世:城墙上的垛子,不知是哪个朝代的。 登临当岁初:登上城墙,看到新年的阳光照在城上。 野梅双枝艳,官柳数行疏:春天来临时,野梅花开得特别艳丽,而城里的柳树却显得有些稀疏。 寺耸孤云外,台光落照馀:寺庙高耸于云层之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台上。 挥戈成底事:挥舞着刀枪干什么呢? 怀古为踟蹰:因为怀古思乡而踌躇不前。 【赏析】 这首诗写登鲁公城时的所见所感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妾家北山近湖口,但到黄昏郎出渔。 灯尽归来天又晓,他人只道合船居。 译文 - 第一句:我家住得离西湖很近,就在湖边的山脚下。 - 第二句:每到黄昏的时候,我的丈夫会出门去捕鱼。 - 第三句:夜深人静时,灯火渐渐熄灭,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了。 - 第四句:别人都以为夫妻俩会在船上共度良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夫妻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人通过简单的叙述
【注释】: 1. 枉予愁别绪:白白地让我为离别而烦恼。 2. 君自去来轻:你离开时轻快,回来又轻快。 3. 作客无常主:做客人没有固定的归宿。 4. 还山仍独行:回到故乡,仍然是一个人在行走。 5. 江船须次发:江上的船只必须依次出发。 6. 风信不时生:风信不定时地产生。 7. 归卧洞庭夜:晚上回家卧在洞庭湖边。 8. 枫林霜气清:枫树林中,寒气清新。 【赏析】:
【解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联“窗中隐见江帆,家在半村半郭”描绘了一幅江边人家的画面,其中“窗中隐见”“江帆”“半村半郭”都是关键词;下联“松下时闻清梵,人称非俗非僧”则描绘了寺院中的一幕,其中“松下时闻”“清梵”“非俗非僧”也是关键词。上下联的意境相同,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一) 窗中隐见江帆 江边的人家,窗外隐约可见几艘扬帆远去的船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