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雁无凭望欲迷,春波只隔五茸西。
相思此夜何终极,月在青天水在溪。
过雁无凭望欲迷,春波只隔五茸西。
相思此夜何终极,月在青天水在溪。
这首诗是明朝董纪的作品《次韵俞原举雪中见寄五首·其五》,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深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 “过雁无凭望欲迷”:
- “过雁”可能指的是迁徙的大雁,象征着旅行或远离的人。
- “无凭”表示没有依靠或无法确定的东西。
- “望欲迷”则表达了一种迷茫的感觉,仿佛视线被阻挡,无法看清前方。
- 译文:望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
- “春波只隔五茸西”:
- “春波”指春天的水面,通常意味着清澈或平静。
- “只隔五茸西”中的“只”字强调了距离之远。
- “五茸”可能是指水中的浮草或其他小东西,使得水面显得更宽阔。
- 译文:春水的波动只能从远处看见,就像隔着一片片浮草。
- “相思此夜何终极”:
- “相思”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 “此夜”特指当前的夜晚。
- “何终极”询问这种思念何时才能结束。
- 译文:在这样一个夜晚,我对你的思念何时能有一个尽头。
- “月在青天水在溪”: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
- “青天”指明亮的天空。
- “水在溪”可能是指小河或者溪流。
- 译文:在这美好的夜晚,月亮高悬在清澈的天空上,流水潺潺在小溪旁流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如飞过的雁群、春波、月光和流水),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望欲迷”和“只隔五茸西”,这些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触动读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