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一夜涨痕高,添得矶头学坐茅。
官职已辞如靖节,禅心不竞似参寥。
隔帘花影翻红雨,绕屋松声卷翠涛。
酒侣诗俦来往熟,不妨迂步向西郊。

【解析】

这是一首和韵诗。前四句写沙允恭的隐居生活。“次韵”二字,说明是作者对沙允恭的诗有所感而作;“涨痕”、“学坐茅”,是沙允恭隐居生活的一个细节,也是他隐逸情怀的一个标志。后四句写作者对此的感怀:沙允恭辞去官职,如陶渊明一般隐居,禅心不竞于世俗之纷扰。“酒侣诗俦”表明自己与沙允恭交往很密切,彼此来往熟络。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虽迂阔不羁,但并不妨碍自己在西郊的隐居生活。

【答案】

译文:

前一夜溪水暴涨的痕迹高高地映照在岸边,添得矶头也学着坐在茅草中。

辞去官职像陶渊明一样隐居,追求佛家的禅理不与世俗争斗。

隔帘花影翻动红色的雨点,绕屋松声卷起绿色的涛声。

酒友诗朋来往熟悉,不妨迂阔不羁地向西郊去。

赏析:

首联描写了沙允恭隐居的生活细节。“前溪一夜涨痕高”描绘出溪水的暴涨景象,使沙允恭不得不退隐到山间茅庐之中,以避其祸;“添得矶头学坐茅”则表现了沙允恭隐居的决心。颔联写沙允恭辞官归隐后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沙允恭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颈联写沙允恭的隐居生活情趣。“隔帘花影翻红雨”是写沙允恭闲适的生活情趣,“绕屋松声卷翠涛”是写沙允恭幽静的生活情趣。尾联写诗人对沙允恭的敬仰之情以及两人的亲密无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