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半间宽不多,小于安乐邵家窝。
写经有客笼鹅去,问字无人载酒过。
自喜身闲如野鹤,谁能心苦似么荷。
短吟长咏忘朝夕,何异尧时击壤歌。
【解析】
“自”是第一句的韵脚,与“和”押韵;“书屋”指书房,即读书的地方。“自述”是第二、三句的词意。“借俞原举韵”是第四句的词意。第五、六句“写经”是指抄写佛教经典的活动,“问字”是指向人请教学问的活动,都指佛学修养的活动。第七句“心苦”指心情痛苦,“野鹤”指不受羁绊自由自在的鸟儿。第八句“么荷”指荷花,“尧时击壤歌”指尧帝时代的童谣,意思是说:尧帝时的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
【赏析】
全诗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来体现其思想境界和人格特征。前四句写居室简陋,生活清贫,但能自得其乐,不为物欲所累,体现了诗人淡泊宁静、安于清贫的心境。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我肯定。最后两句以“何异尧时击壤歌”作结,点明自己与古代圣贤一样,能够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精神。诗人不慕荣利,不求富贵,甘于清贫,在简朴而幽静的读书环境中怡然自得地度过一生,充分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