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头船子靸鞋轻,逆水上滩三日程。
岸回时见虎狼迹,村远不闻鸡犬声。
人事往来何日定,世途登顿几时平。
老怀莫为投荒怯,喜有青山绕县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诗为边塞诗,写于唐宪宗会昌五年(845),作者时年五十岁,任夔州节度使判官。“梭头船子”指船,“靸鞋”即草鞋。诗人在舟中行旅,一路顺流而下,经过三昼夜的行程,抵达了目的地。“岸回时见虎狼迹”“村远不闻鸡犬声”是说当船靠岸的时候,看到岸边有野兽出没;而离村庄越远,就听不到鸡鸣狗吠的声音。这两句诗描写了旅途所见,突出了旅途的艰险。“人事往来何日定,世途登顿几时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难以预测的感慨。“老怀莫为投荒怯,喜有青山绕县城。”意思是:不要因为远离故土而害怕,幸好还有青山环绕着县城。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也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答案】
译文:
船头船尾都沾满泥沙,逆水而行三日方到。
岸边曲折看到老虎狼迹,远处村落听不到鸡犬声音。
人生道路何时能安定?仕途升进何时能停息?
不要因远离家乡而胆怯,庆幸有青翠的山环绕着县城。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当时作者时年五十岁,任夔州节度使判官。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此次出行是为了赴官,途中所经之地多为荒凉偏僻之地,因此,诗中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难以预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