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放舟下江水,拭眼庐山如画里。
披图一别又十年,却望云山隔千里。
云山于人殊有情,开帆秀色遥相迎。
当时山灵不解事,不邀我向山中行。
别来见山每相忆,咫尺黄尘不相识。
三生宿缘知未尽,又向君家看山色。
留侯子孙雪满颠,结茆正近庐山前。
山中采药今几年,翩翩两袖生云烟。
我家金华好烟嶂,赤松牧羊在其上。
知君有意相从游,蚤晚支筇一相访。

【题解】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者在浔阳时作。诗人以庐山为题材,借山景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与友人的交往,后半部分写庐山之美景以及自己的感慨。全诗意境清雅、情韵悠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友情。

【注释】

我昔放舟下江水:我过去乘船顺流而下。

拭眼庐山如画里:擦掉眼睛,把庐山比作画中景色。

披图一别又十年:打开画卷一看,已过去了十年。

却望云山隔千里:遥望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山。

云山于人殊有情:云山对于人是有感情的,它开帆迎客。

开帆秀色遥相迎:张开帆篷,美丽的景色远远地迎面送来。

当时山灵不解事,不邀我向山中行:那时山神不懂得人情世故,没有邀请我到山中游赏。

别来见山每相忆,咫尺黄尘不相识:离别以来,每当看到山景就思念朋友,但眼前只是被黄尘遮蔽,看不见老朋友了。

三生宿缘知未尽,又向君家看山色:我们结下的因缘有三生,现在虽然知道还没有结束,但我还是想来看望你欣赏一下庐山的美景。

留侯子孙雪满颠:指张良后代子孙满头银发。雪满颠,形容头发白得像雪一样。

结茆正近庐山前:在庐山附近搭建茅草屋子住下。

山中采药今几年:已经好几年没在山中采药了。

翩翩两袖生云烟:形容采药人在山林中行走的样子。

我家金华好烟嶂:我的家乡金华一带山峦重叠,云雾缭绕。

赤松牧羊在其上:在山上放牧的是赤松子(传说中的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草)。

知君有意相从游:我知道你想和我一起去游览。

蚤晚支筇一相访:早晚都会拿着手杖去探望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作于浔阳期间。首联点明主题,“我昔放舟下江水”,即诗人过去乘船顺流而下,“拭眼庐山如画里”,即擦掉眼睛,把庐山比作画中景色;“披图一别又十年”,即打开画卷一看,已过去了十年;“却望云山隔千里”,即遥望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山——这四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并表达了他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云山于人殊有情,开帆秀色遥相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云山对人是有感情的,它张开帆篷迎客;“当时山灵不解事,不邀我向山中行”,“开帆秀色遥相迎”一句中的“山灵”就是山神,“开帆秀色遥相迎”一句,既说明山神懂得人心,也表明山神不邀诗人去山中游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真情。“别来见山每相忆,咫尺黄尘不相识”。这二句进一步抒写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生宿缘知未尽,又向君家看山色”,这二句表明尽管人世间的事难料,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却是三世修来的,所以诗人仍然想来看望你欣赏一下庐山的美景;“留侯子孙雪满颠,结茆正近庐山前”,这二句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张良后代子孙满头银发,在庐山附近搭建茅草屋子住下;“山中采药今几年,翩翩两袖生云烟”,这二句表明诗人离开庐山已有多年时间了,但他依然怀念着庐山;“我家金华好烟嶂,赤松牧羊在其上”,这二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家乡和庐山的情况。以上这些诗句,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情言志的。最后两句“知君有意相从游,蚤晚支筇一相访”,是全诗的总结性话语,表明诗人愿意随时随刻都与友人相聚,共赏庐山之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与友人的交往,后半部分写庐山之美景以及自己的感慨。全诗意境清雅、情韵悠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友情。此诗语言平易而意蕴深厚,风格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