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一带限天中,千古繁华六代宫。
虎踞龙蟠钟王气,天荒地老几秋风。
百年周礼存中国,九命桓圭锡上公。
闻道水犀严大阅,革车千乘薄蒐红。

【注释】

简用和郎中: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大江一带限天中,千古繁华六代宫:长江一带被限制在天空之中,千年来都是繁华的宫殿。

虎踞龙蟠钟王气,天荒地老几秋风:像虎蹲着、龙盘着那样有王者气势的地方,就是天地苍茫已历经无数岁月,但仍然有秋风萧瑟的感觉。

百年周礼存中国,九命桓圭锡上公:百年来中国的周朝制度仍然存在,赐给桓圭作为上公之用的玉器是周天子对诸侯的赏赐。

闻道水犀严大阅,革车千乘薄蒐红:听说水犀军正在举行严整的大阅武,车马浩荡,旌旗飘扬。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秋,时白居易任刑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他当时正为《长恨歌》一事遭忌,所以此诗虽题“简用和郎中”,实则是借题抒怀,感慨颇深。

首联“大江一带限天中,千古繁华六代宫”两句总写南京的历史地位。大江横贯中土,自古便是帝王建都之地,历代王朝在此建都达数百年之久;六代故都遗址依然可见。这既是对南京自然地理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肯定,同时也暗含了对南京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赞美与称颂。

颔联“虎踞龙蟠钟王气,天荒地老几秋风”进一步描绘了南京的壮丽景象。这里既点出了南京地势雄伟的特点,又通过“天荒地老”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展现了南京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暗寓了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颈联“百年周礼存中国,九命桓圭锡上公”则转向对南京古代礼仪制度的关注。这里既提到了周公制礼作乐的辉煌成就,也指出了周礼在后世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的事实。而“九命桓圭锡上公”一句,则巧妙地将南京地区纳入了周朝礼仪制度的核心地带,使得南京的地位更加突出。

尾联“闻道水犀严大阅,革车千乘薄蒐红”则转而关注南京的军事力量。水犀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兵器,代表着强大的战斗力;而革车则是古代战车的别称,象征着军队的浩大与威武。这两句通过对南京军事力量的描绘,既展示了其作为古都的重要地位,又表达了对南京军事实力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南京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南京画卷,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