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山头春月圆,万岁山下霏祥烟。
莲花漏水尽一刻,火树百枝光烛天。
条风东来送新暖,低飏星裘动黄伞。
九重金阙倚岧峣,四面红云蔟箫管。
慈闱更欲亲承欢,彩棚十丈空中攒。
随山移仗不知晓,应制还催供奉官。
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人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实心一日非为多。
这首诗是明代弘治皇帝的《成化乙未元夕观灯应制》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万岁山头春月圆,万岁山下霏祥烟。
-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万岁山头在春天时的景象,月亮圆圆的,山上的烟雾缭绕。
- 莲花漏水尽一刻,火树百枝光烛天。
- 这是第二句,描述了计时用的水银柱(即“莲花”)滴完最后一滴水后,周围的灯火如火树一般照亮了天空。
- 条风东来送新暖,低飏星裘动黄伞。
- 这是第三句,描述了从东方吹来的和煦的春风带来了温暖,使得人们可以穿着轻薄的衣服外出。
- 九重金阙倚岧峣,四面红云蔟箫管。
- 这是第四句,描绘了华丽的宫殿建筑在远处高高耸立,周围围绕着红色的云彩,像是一支支箫管。
- 慈闱更欲亲承欢,彩棚十丈空中攒。
- 这是第五句,描述了皇太后想要亲自欣赏这欢乐的场景,而搭建了长达十丈高的彩棚。
- 随山移仗不知晓,应制还催供奉官。
- 这是第六句,描述了皇帝命令随从跟随他的步伐,但他并不知晓这一切。
- 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 这是第七句,回顾了过去五个朝代的故事,强调现在的庆祝活动与百姓共享欢乐。
-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人口。
- 这是第八句,通过想象先皇当年得到民众的爱戴,他的灯词仍然被人们传唱。
-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 这是第九句,表达了国家的和平繁荣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边境上的烽火也不会影响到天气的平和。
- 古来张弛皆有道,实心一日非为多。
- 这是第十句,指出自古以来治理国家都有其方法和原则,只要诚心诚意地工作一天,就不应该过多地去追求其他事物。
赏析:这首诗是明朝弘治皇帝在元宵节观灯时的御制诗作,体现了当时皇家的繁华景象和国泰民安的景象。诗中通过描绘皇帝、太后、百姓和宫廷等不同群体的活动,展现了节日的盛况和人民的欢乐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心。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宏大,是一首典型的宫廷颂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