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太湖东,二月雪埋坞。
时有天耳师,巢居类巢父。
春秋未半百,气骨自高古。
清泉冻连底,蹲石怒狮虎。
此中除梅花,无物入岩户。
寒山访雪谷
注释与赏析:
“寒山”在古代文学中,通常指代隐士或隐居者。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如同寒山上的隐士一样,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避世隐居。
“太湖东”,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附近的太湖地区。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同时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水系之一。
“二月雪埋坞”,描绘了一幅冬日里雪覆盖的景象。这里的“二月”可能是指农历二月,因为在中国南方地区,冬春交替的季节往往会出现降雪的现象。“雪埋坞”则形象地描述了雪将村庄或山谷掩埋的场景,给人一种寂静、宁静的感觉。
“天耳师”,“巢居类巢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这里,“天耳师”可能是指一种能够听懂天上声音的神祇,象征着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而“巢居类巢父”则是指诗人希望自己像巢父那样的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
“春秋未半百”,这句诗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有到五十岁就已经有了很多成就或者经验。这种表述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气骨自高古”,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己气质和品格的自信。这里的“气骨”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气概和精神风貌,而“高古”则表示这种气概和精神风貌是非常古老、高尚的。诗人认为自己的这种气质和品格是与众不同的,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
“清泉冻连底”,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清泉被冰冻的景象。这里的“清泉”可以指自然界中的水源,也可以指诗人心中的清泉般的理想。而“冻连底”则形象地描绘了冰块连在一起的情景,给人一种冷峻、坚硬的感觉。
“蹲石怒狮虎”,这一句诗描绘了一种动态的景象。“蹲石”可以理解为石头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怒狮虎”则表示石头突然变得威猛起来,仿佛是一头狮子或老虎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原本静止不动的石头变得栩栩如生、充满动感。
“此中除梅花,无物入岩户”,这是整首诗的最后两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在这里,诗人认为除了梅花以外,没有其他事物能够进入他的隐居之地。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珍视和尊重。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坚持和执着,即他决心要过一种清静、独立的隐士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士精神的推崇和传承。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