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乃极狭,穷通异交亲。
元元咸刘尽,未数晋魏秦。
扶家诣绝境,叹此山中人。
问答皆世外,田渔不复论。
何为及乱时,高足守要津。
诗句原文及注释如下:
世路乃极狭,穷通异交亲。
元元咸刘尽,未数晋魏秦。 扶家诣绝境,叹此山中人。 问答皆世外,田渔不复论。 何为及乱时,高足守要津。
译文:
世间的道路极为狭窄,穷途末路与得志之时结交的亲朋各不相同。普通人都走向了尽头,没有几个能够到达晋、魏、秦那样的高位。人们带着家眷来到这险恶的境地,感叹这里的人如同深山中的隐士。彼此之间的提问和回答都是远离尘世之外的事,不再去讨论世俗的农工商事。为何在乱世之中还要坚守自己的位置,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够守住关键的职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选择和感慨,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和价值观。诗中“世路乃极狭”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而真正能够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往往是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元元咸刘尽”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社会阶层和地位的固化。在古代中国,贫富差距极大,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都被限定在了特定的社会阶层内。这种社会现象使得人们的选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对于那些能够突破束缚、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经历和遭遇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扶家诣绝境,叹此山中人”则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情景。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反映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往往能够找到彼此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这种互助精神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最后两句“何为及乱时,高足守要津”则是对诗人自身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在乱世之中,只有那些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坚守自己立场的人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人士的思想状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