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人籁息,历历见塔火。
萧条万象外,独抱身心坐。
夜气觉渐深,秋怀淡无我。
河光众星湿,晦魄乱萤堕。
百虫草根号,物感纷坎坷。
茫然大块中,劳生事多左。
明灯警迷方,不寐照群惰。
兹意为谁言,吾将问璨可。

注释

  1. 鸣钟人籁息:指夜晚的钟声和自然的声音都停止了,寂静无声。
  2. 历历见塔火:塔上的灯火在夜空中闪烁,清晰可见。
  3. 萧条万象外:万物都显得萧条而荒凉。
  4. 独抱身心坐:独自坐着,心身合一,与外界隔绝。
  5. 夜气觉渐深:感觉到夜晚的气息越来越浓重,暗示时间已晚。
  6. 秋怀淡无我:秋天的心情淡然如水,没有太多的牵挂。
  7. 河光众星湿:河水映照下的星光被水汽所湿润。
  8. 晦魄乱萤堕:月亮落下后,萤火虫乱飞乱坠。
  9. 百虫草根号:各种小虫在草根上发出叫声。
  10. 物感纷坎坷:万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感受和磨难。
  11. 茫然大块中:在广阔的世界中感到茫然无措。
  12. 劳生事多左:生活的琐事太多,让人感到困扰。
  13. 明灯警迷方:明亮的灯光可以指引迷途的人。
  14. 不寐照群惰:不睡觉的时候,可以照亮其他人的道路。
  15. 兹意为谁言:这番意思是为了表达给谁听。
  16. 吾将问璨可:我要问这个璨是否能够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沉思与迷茫。诗中的“鸣钟人籁息”和“历历见塔火”等句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即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诗句则进一步展开这种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他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也观察到了夜晚的美景和生活中的艰辛。这些景象和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在最后几行中,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他想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解答这些问题,但似乎并不容易。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但最终他只能选择独自面对这一切。这首诗表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