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阴忆昔游,年年清梦绕山楼。
怜君揽胜诸篇就,坐见明湖众景收。
僧院隔花通曲院,雨鸠临霁唤晴鸠。
篮舆到处堪乘兴,况有青帘劝客留。
【注释】
九里松阴忆昔游,年年清梦绕山楼。
(注释)九里:指九华,即今天的黄山。松阴:松树的阴凉,泛指山林的景色。忆昔游:回忆过去游玩的情景。年年:每年都有。清梦:清晰的梦境。绕山楼:在山中徘徊。
怜君揽胜诸篇就,坐见明湖众景收。
(注释)怜:可怜、同情。就:完成、实现。坐见:坐着就能看见。明湖:西湖,这里指代诗人所在地的湖泊。众景收:所有的美景都收入眼底。
僧院隔花通曲院,雨鸠临霁唤晴鸠。
(注释)僧院:寺院,这里指诗人所在地的寺院。隔花:隔着花。通曲院:通往曲折的小桥。雨鸠:下雨后鸣叫的鸠鸟。霁:雨后天晴。唤晴鸠:雨后的鸠鸟呼唤晴空的阳光。
篮舆到处堪乘兴,况有青帘劝客留。
(注释)篮舆:用竹篾编织的车子,供人坐卧用的。到处:四处。堪:能、足以。乘兴:乘着兴致。况:何况、况且。青帘:青色的帷幕,指酒家或饭店的门帘等装饰物。劝客留:劝说客人留下。
赏析:
《天竺山行和韵》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写于元丰三年(1084)作者任江东提刑时,当时作者与张浚同游天竺山,并写下此诗。
全诗四句,首联“忆昔游”三字点出题意,交代了游历的时间地点及心情,表达了对往日游山赏景的追思之情;颔联以“揽胜”二字领起,将诗人与张浚一起欣赏美景的情境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两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通过“隔花”、“雨鸠”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尾联写两人在山中漫步时的心情,表达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