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堤枊旧成林,拾翠才人可重寻。
不是两高横黛色,谁传清响入琴心。
兰亭逸格含锋媚,桃叶新诗倚扇吟。
何处知音病司马,文园消渴带愁深。
白公堤边的榆树已经长成了树林,拾翠的才人可以重新寻找。
不是两棵高大的槐树枝横在黛色上面,谁把清亮的响声传到琴心之中呢?
兰亭的逸格包含锋芒和媚态,桃叶的新诗倚在扇子上吟咏。
哪里知道音律知音的人已经病倒司马,文园的消渴带愁意很深。
注释:
- 白公堤枊:指白公堤上的榆树。
- 拾翠:古代文人雅士常以“拾翠”来比喻寻找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两高:指槐树,因树干粗壮而得名。
- 横黛色:形容树木苍劲挺拔,像美人浓眉横生。
- 清响入琴心:指音乐美妙动听,能触动人心。
- 兰亭逸格含锋媚:指兰亭序书法风格飘逸、含蓄、妩媚。
- 桃叶新诗倚扇吟:指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倚着扇子吟咏新诗。
- 知音:懂得欣赏自己音乐才能的人。
- 文园:指西汉司马相如,他擅长作赋,有《上林赋》、《子虚赋》等名篇。
- 消渴带愁深: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深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艺术的热爱与感慨。首联描绘了一幅白公堤边榆树成林的美景,以及寻芳之人的愉悦之情。颔联赞美了兰亭序的飘逸、含蓄、妩媚之美,以及桃源记中的清新诗意。颈联则借古人之事表达自己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文苑繁花似锦的向往。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心中深沉的忧愁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