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客至捕鱼还,花底茅堂竹半间。
蓑笠自宜蚕月雨,妻孥何愧鹿门山。
啼鸠每笑营巢拙,学圃应知抱瓮闲。
不是故人时问讯,荒苔经岁断松关。
避地贲湖和纬度 其二
柴扉客至捕鱼还,花底茅堂竹半间。
蓑笠自宜蚕月雨,妻孥何愧鹿门山。
啼鸠每笑营巢拙,学圃应知抱瓮闲。
不是故人时问讯,荒苔经岁断松关。
注释:
柴扉(jiāfēi):柴草编的门户。
客至:客人来访。
茅堂:用稻草盖成的简陋房屋。
自宜:应当。
蚕月雨:蚕丝丰收时的雨水。古代以蚕丝为贵重之物,因此以蚕月比喻丰收时节。
鹿门山:指襄阳城北的鹿门山,相传汉末诸葛亮隐居于此。
营巢:筑巢。
学圃:种菜或栽花。
荒苔:长满青苔的石阶。
经岁:过了一年。
断:断绝,这里用作动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避乱期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起在湖畔的茅屋中过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