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春阴斗八哥,山樊乱落打岩萝。
悔随狂蝶寻蒙叟,愿作歌鹦度补陀。
戒酒似糺中执法,拈花还礼大摩诃。
东园新植梨千个,抱耒宜师老橐驼。
【注释】:
(一)春郊四首次百旃韵: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首,每首都用“百旃”韵。
(二)陌上春阴斗八哥:春天的郊外,阴雨绵绵,鸟儿们争相鸣叫,好像在比试谁的声音更响。
(三)山樊乱落打岩萝:山间的草丛杂乱无章地生长,岩石上长满了苔藓。这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四)悔随狂蝶寻蒙叟:后悔自己像一只狂舞的蝴蝶一样追寻一个名叫蒙叟的人,而这个人却已经离世。
(五)愿作歌鹦度补陀:希望能化身为一只歌唱的鹦鹉,飞越重重困难,去完成补陀的使命。
(六)戒酒似糺中执法:戒酒就像在绳墨中执法一样严厉,不容有任何差错。
(七)拈花还礼大摩诃:在佛教中,拈花是一种象征性的手势,表示悟道。在这里,它代表着对佛法的领悟和尊重。
(八)东园新植梨千个,抱耒宜师老橐驼:在东园里种下一千颗梨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骆驼一样,带着犁头去耕种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五言古诗。全诗共四首,每首都用“百旃”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陌上春阴斗八哥”,描绘了春天的郊外景色,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使得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八哥则在空中盘旋飞翔,似乎在争夺着这片阳光。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句“山樊乱落打岩萝”,则是对大自然的进一步赞美。这里的“山樊”可能指的是山林间的灌木丛,它们杂乱无章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而“打岩萝”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灌木丛在岩石上的攀爬和缠绕,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
第三句“悔随狂蝶寻蒙叟,愿作歌鹦度补陀”,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行为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他曾经跟随一只狂舞的蝴蝶去寻找一个叫蒙叟的人,但那个人已经离世。而现在,他希望自己能够化身为一只歌唱的鹦鹉,飞越重重困难,去完成补陀的使命。这两句诗充满了悲壮感和使命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第四句“戒酒似糺中执法,拈花还礼大摩诃”,则是对佛法的领悟和尊重。这里的“糺中执法”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戒律,即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定。而“拈花还礼大摩诃”则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学习的态度。在佛教中,拈花是一种象征性的手势,表示悟道。在这里,它代表着对佛法的领悟和尊重。同时,“大摩诃”也是佛教用语之一,意味着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因此,这句诗既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最后一句“东园新植梨千个,抱耒宜师老橐驼”,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东园新植梨千个”可能是指诗人在东园里种下的梨树,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抱耒宜师老橐驼”则表达了对勤劳耕作的农民的敬意。在古代中国,农民们常常背负着沉重的农具,在田间劳作。而诗人则希望他们能够像老骆驼一样,带着犁头去耕种田地,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