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晴郊舞乱英,双文小鸟叫新莺。
景阳芳草埋宫井,青冢燕支恨馆甥。
一哭残春哀望帝,如泥万事问刘伶。
愁来读史添孤愤,反谓秦灰胜百城。

【注释】

  1. 春郊:春日郊外。四首:即《春郊杂赋》四首。百旃:指皇帝仪仗中的旗子,百面为“百”,一色为“旃”。
  2. 双文:指两只鸳鸯鸟。
  3. 景阳:汉宫殿名,在洛阳城西北。芳草:指宫井旁的青草。埋:藏。
  4. 燕支:地名,在今山西代县。恨:遗憾。馆甥:指汉武帝时,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入朝长安,武帝以宫女嫁之,称馆甥。
  5. 残春:残冬未尽的春天。哀望帝:哀悼汉哀帝。
  6. 如泥:像泥一样,指一事无成。问刘伶:向刘伶求教。
  7. 愁来读史:忧愁时读书。添孤愤:增添个人的悲愤。
  8. 反谓秦灰胜百城:反而认为秦始皇陵上的草木,比一座百城的建筑还要高大。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末年,作者自注云:“开元中,予为左拾遗,与诸公宴集于此。”这是一首咏叹宫廷生活的抒情诗。
    第一联: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落英缤纷,鸟儿双双飞舞,唱着悦耳的歌声。诗人用“晴郊”和“舞乱英”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春郊美景,同时暗寓对权贵骄奢淫逸生活的态度。
    第二联:诗人看到春日里的皇宫井,被埋藏起来,而宫中燕子支又让人遗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三联:诗人感叹自己一生一事无成,只能向刘伶请教。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第四联:诗人在愁闷时读书,发现历史书中记载的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无法改变现状。诗人因此感到更加悲伤,甚至认为秦始皇陵上的草木都比一座百城的建筑物还要高大。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权贵奢侈、诗人孤独等意象,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