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怀抱意长饥,犹愧林蔬代肉糜。
胜友无如佳竹石,高踪不辱古尊彝。
一床书畔贫何病,百本花中老亦宜。
早晚出游须荷锸,预营生冢傍要离。
【注释】
孤闷:孤独郁闷。三首:这里指《孤闷自序》中的三篇作品。其二:即《孤闷自序》之二。《悲歌行》是汉乐府诗,内容多写个人身世之感。怀抱:内心。长饥:长期饥饿。犹愧:犹感惭愧。林蔬:山野菜。肉糜:用肉和米煮成的食品。胜友:贤能的朋友。佳竹石:好的竹子和石头。高踪:高尚的志向。不辱:不受屈辱。古尊彝:古代的祭器或礼器。一床书畔:一书桌旁边。贫何病:穷困潦倒有何可病?百本花中:百本书中都是花朵。老亦宜:老年也适宜。要离:春秋时人,以刺杀庆忌闻名。荷锸(cuò):扛锄头。预营生冢傍要离:预先为要离营建墓地。生冢:为死者建造坟墓。要离,春秋吴国人。一说为范蠡、文种所杀。傍:近旁。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作。
首联“悲歌怀抱意长饥,犹愧林蔬代肉糜。”诗人以“悲歌”开篇,抒发内心的苦闷之情,表达了自己长期感到饥饿的境况,同时表达出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犹愧”,意思是还感到惭愧,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心中还是牵挂着世俗的事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所面临的艰难和孤独。
颔联“胜友无如佳竹石,高踪不辱古尊彝。”诗人以“胜友”起兴,描绘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像好竹石一样高雅脱俗,不会受到世俗的污染。而自己虽怀壮志,却未能得到赏识。最后两句则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反衬他人,表明自己虽然遭受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会屈服于世俗的压迫。
颈联“一床书畔贫何病,百本花中老亦宜。”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读书联系起来,认为即使贫穷也值得,因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变得充实而有内涵。而百本书中都充满了鲜花,说明生活虽然清贫,但依然有诗意的存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早晚出游须荷锸,预营生冢傍要离。”诗人以“早晚出游”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预营生冢”则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好了为理想而牺牲的准备,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代价。这里的“生冢”并非真的指墓地,而是比喻为理想的事业,表示自己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于孤独和苦难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