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结志远相从,驱马迢遥访岱宗。
翠辇未窥轩后迹,青天忽落丈人峰。
夕阳海月明三观,欲雨秋阴下五松。
归路定来探汉简,题诗会扫白云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度泰山六首》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度泰山麓四首 其一
- 名山结志远相从,驱马迢遥访岱宗。
- “名山”:指的是有名的山峰,这里指泰山。
- “结志远相从”:表达诗人想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攀登泰山,追求高远的目标。
- “驱马迢遥访岱宗”:形容诗人骑马跋涉遥远的地方去拜访泰山。
- 翠辇未窥轩后迹,青天忽落丈人峰。
- “翠辇”: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车子。
- “窥”:观察、寻找。
- “轩后迹”:指轩辕黄帝的遗迹,通常用来形容古代圣贤的足迹。
- “青天忽落丈人峰”:形容天空突然飘下巨大的雨滴落在泰山顶上,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 夕阳海月明三十六观,欲雨秋阴下五松。
- “夕阳海月”:形容夕阳和大海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 “三十六观”:指泰山顶上的三十六座古观,可能是诗人在游览时所见到的。
- “欲雨秋阴下五松”:形容天气变化即将下雨,而泰山顶上的五棵松树显得更加苍劲有力。
- 归路定来探汉简,题诗会扫白云封。
- “汉简”:汉代的竹简,可能是指泰山上的历史遗迹,也可能是诗人想要探寻的古代文字。
- “白云封”:形容山顶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探汉简”:指探寻古代文字,可能是诗人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 “题诗会扫白云封”:形容诗人会在山顶留下诗句,让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厚感情。诗人以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情绪,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