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夹道乱山低,咫尺前峰转欲迷。
松鼠晚窥僧钵下,竹鸡昼隐墓林啼。
隐囊白袷宽相称,灵寿乌藤倦即携。
日落归途栖鸟噪,芒鞋踏月更沿溪。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松楸夹道乱山低”
- 松楸:松木和楸木,常用于制作棺材。
- 夹道:两边都有,形容道路两侧。
- 乱山低:形容山峦众多且参差不齐,给人一种压抑或迷茫的感觉。
- “咫尺前峰转欲迷”
- 咫尺: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 前峰:指眼前最高的山峰。
- 转欲迷:似乎要迷失方向。
- “松鼠晚窥僧钵下”
- 松鼠: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 窥:偷看。
- 僧钵:是出家人用的食器,通常为铜制圆形。
- 下:指下方,此处暗喻食物或食物的容器。
- “竹鸡昼隐墓林啼”
- 竹鸡:一种鸟类,以竹子为主食。
- 昼隐:在白天隐藏。
- 墓林:墓地周围的树林。
- “隐囊白袷宽相称”
- 隐囊:用丝织品制成的口袋,用于包裹衣物。
- 白袷:白色上衣,泛指衣物。
- 宽相称:尺寸合适或与某物相匹配。
- “灵寿乌藤倦即携”
- 灵寿:一种植物名,也用作人名。
- 乌藤:黑色的藤蔓。
- 倦即携:表示已经疲倦了,随即携带。
- “日落归途栖鸟噪”
- 日落归途:太阳下山时仍在回家的路上。
- 栖鸟噪:鸟儿在树上鸣叫。
- “芒鞋踏月更沿溪”
- 芒鞋:用草制成,易行走的鞋。
- 踏月:夜晚行走。
- 沿溪:沿着溪流走。
译文:
松楸夹道乱山低,咫尺前峰转欲迷。
松鼠晚窥僧钵下,竹鸡昼隐墓林啼。
隐囊白袷宽相称,灵寿乌藤倦即携。
日落归途栖鸟噪,芒鞋踏月更沿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夜晚山林景象。首句“松楸夹道乱山低”,利用松楸(两种树)和乱山来形容山路的狭窄与周围环境的幽静。紧接着,“咫尺前峰转欲迷”表达了诗人对前方山脉的迷茫感,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接着两句“松鼠晚窥僧钵下,竹鸡昼隐墓林啼”则引入了生动的动物形象,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诗中多次使用“夜”字,如“夜窥”、“夜隐”,强调了夜的神秘与静谧,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最后两句“日落归途栖鸟噪,芒鞋踏月更沿溪”则从日落到夜晚,再到溪边,展现了一天之中时间的流转。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归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