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幽鲜境不烦,青溪行脚暂成闲。
懒残破灶初煨芋,剥啄柴门正对湾。
邀客清斋开白社,饭猿小咏敌寒山。
却怜短褐难留镇,披毳依然托钵还。

【注释】

寻僧次韵 其二:寻访和尚,作诗相和。

草木幽鲜:指山中草木苍翠,空气清新。

青溪:清澈的溪流。

行脚:游方僧人行走四方。

闲:闲暇。

懒残破灶:形容生活清苦,但依然乐观豁达。

煨芋:用火烤着吃的红薯。

剥啄:敲门声。

柴门:草门。

白社:佛教徒聚会的地方,即寺庙。

饭猿小咏:模仿猿猴的声音唱歌。

寒山:唐代诗人寒山子,这里代指寺庙里的僧人。

却怜:怜悯。

短褐:粗布衣物。

披毳:披着兽皮。

托钵:乞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寻访和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首句“草木幽鲜境不烦”,描绘了山中草木苍翠、空气清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次句“青溪行脚暂成闲”则写出了他在山中行走时,暂时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心情变得悠闲起来。接下来两句“懒残破灶初煨芋,剥啄柴门正对湾”,描绘了他生活清苦但依然乐观豁达的画面。他虽然生活清苦,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如在破灶旁用木棍拨动火堆,让火光照亮黑暗;在门前敲敲打打,仿佛是在欣赏风景。最后两句“邀客清斋开白社,饭猿小咏敌寒山”,则是写他在寺庙里与客人共进素斋,并模仿猿猴的声音唱歌。这里的“白社”是指佛教徒聚集在一起进行诵经、打坐等活动的场所。而“寒山”则是借指寺庙里的僧人。这些活动不仅让他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也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物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通过与僧侣的交流,也反映了作者对佛学的理解和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