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冠神武何须叹,仰屋司农计己空。
赀客牧羊堪卜式,廉官苦李笑王戎。
谁能卧榻容鼾枕,尽识中朝似发蒙。
铜马大枪氛正剧,金陵佳气月朦胧。
【注释】
①悯乱诗: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投冠神武何须叹:意谓自己虽然身居庙堂,但并不为朝廷效力。
③仰屋司农计己空:意思是自己像西汉的王符一样自食其力。
④赀客牧羊堪卜式:“赀客”指有钱的人。“卜式”是汉武帝时的一个贫苦牧羊人,因善于畜牧致富,被征用为官。
⑤廉官苦李笑王戎:“廉官”,指廉洁自守的官吏。“李”,即李膺,东汉初年著名清官。“王戎”,西晋时人。
⑥卧榻容鼾枕:意谓有人愿意在自己未得志时给予帮助,如汉光武帝刘秀曾容忍张良睡在草席之上。
⑦发蒙:启发、开导。
⑧铜马大枪氛正剧:意谓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局面已经形成。
⑨金陵佳气月朦胧:意谓金陵(南京)有祥和之气。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唐朝已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目睹了朝廷内外的矛盾冲突,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
首联点出自己不愿为权贵效力,而宁愿过着布衣生活;颔联写自己自食其力,不愿与富人同流合污;颈联则写自己甘于寂寞,不愿做高官显爵,更不愿意做贪官赃吏。全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之情。
中间两联写自己对朝中权贵的不满。“谁”字一呼,直逼君父,表现出作者的耿耿忠心。
尾联写自己对国运的担忧。作者认为,当世混乱之际,天下将大乱,烽火四起,国家危难之时,应当广开言路,使贤人得以施展才干。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