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姿濯濯尚含葩,简点春光护绛纱。
艳色施朱初上的,新红当夕未残霞。
生憎粉退难交蝶,羡杀风流正破瓜。
二十四番花信后,不知何处著铅华。

月月红·其一

娇姿濯濯尚含葩,简点春光护绛纱。

艳色施朱初上的,新红当夕未残霞。

生憎粉退难交蝶,羡杀风流正破瓜。

二十四番花信后,不知何处著铅华。

注释

  1. 娇姿濯濯:指女子的美貌如同沐浴后的荷花一般清新脱俗。
  2. 尚含葩:仍然保持开放状态。
  3. 简点春光:轻轻点缀着春天的阳光。
  4. 护绛纱:用绛色的纱巾轻轻遮盖。
  5. 艳色施朱:使用鲜艳的颜色来装饰。
  6. 初上的:刚刚出现或开始。
  7. 新红当夕未残霞:新红色的花瓣在夕阳下显得更加艳丽,但还没有完全凋谢。
  8. 生憎粉退:不喜欢胭脂脱落的样子。
  9. 难交蝶:蝴蝶难以接近。
  10. 风流正破瓜:形容年轻貌美,如初开的花朵。
  11. 二十四番花信后:二十四番花信是中国古代对不同花卉盛开时期的一种称呼。
  12. 不知何处著铅华:不知道在哪里涂抹了化妆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中女子容貌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首句“娇姿濯濯尚含葩”通过“娇姿”和“尚含葩”两个词表达了女子的美貌以及她的纯洁无瑕。第二句“简点春光护绛纱”则描绘了女子如何用轻纱来保护自己的美丽,这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及其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第三句“艳色施朱初上的”进一步描写了女子如何用颜色来增添自己的美丽,而第四句“新红当夕未残霞”则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与女子的完美结合,展示了自然界与人物美的和谐。最后两句,“生憎粉退难交蝶”和“羡杀风流正破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青春年华的美好向往。诗末“二十四番花信后,不知何处著铅华”则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引发深思。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中女子容貌和行为的细腻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待美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美学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