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偈澜翻处,春潮扑讲台。
传衣留亦得,呵佛骂谁来。
诗句寒山月,禅灯石鼎灰。
无声无缝塔,今日为公开。
诗句释义
1 千偈澜翻处:这一句描绘了僧人默庵在讲经时,其言辞如同波澜般汹涌,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这里的“千偈”指的是默庵所讲诵的众多经文,“澜翻”则形容其言辞如波涛一般翻滚激荡。
春潮扑讲台:春天的潮水冲击着讲台,比喻默庵讲经时言辞的激昂与有力,如同春潮一般澎湃汹涌。
传衣留亦得:即使传授袈裟也能得到认可,表明默庵的教义或修行方式深得人心,即便是简单的传法也能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呵佛骂谁来:即使是对佛祖的呵斥也无人回应,意味着默庵的思想或行为与众不同,不受传统宗教权威的束缚与制约。
诗句寒山月:以寒山为背景,借指默庵所处的环境或心境,可能是宁静、清冷、孤寂等,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禅灯石鼎灰:禅意的照明来自石鼎燃烧的火焰,而禅意的气息则来源于禅心的自我修炼。
无声无缝塔:这座塔是无声无息、完美无瑕的象征,代表着默庵修行的境界和成就。
今日为公开:今天这里成为了公开的场所,意味着默庵的教义或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
译文
千偈澜翻处,春潮扑讲台。
传衣留亦得,呵佛骂谁来。
诗句寒山月,禅灯石鼎灰。
无声无缝塔,今日为公开。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默庵讲经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观点和修行境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默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禅宗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广泛传播。诗中既有对默庵言行举止的赞美,也有对其思想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展示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