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过重阳候,难忘探菊期。
赠来簪短鬓,折处惜繁枝。
无酒留陶令,多愁费楚词。
花阴堪一阕,绝倒马东篱。

《重阳》

马氏菊尚未尽开见赠十馀枝,己过重阳候,难忘探菊期。赠来簪短鬓,折处惜繁枝。

无酒留陶令,多愁费楚词。花阴堪一阕,绝倒马东篱。

赏析:

《马氏菊尚未尽开见赠十馀枝》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感受到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景象。这里的“梧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人用“万里飘零”来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状态,而“两鬓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颔联“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这句诗通过描写大雁和燕子的活动,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氛围。大雁在月光下栖息,象征着宁静和祥和;而燕子则告别了斜阳下的旧居,预示着迁徙和离去。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颈联“已过重阳候,难忘探菊期”,则是诗人对秋天的一种特殊记忆。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赏菊的重要时刻。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却无法像往年一样去欣赏菊花,这与他的孤独和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尾联“无酒留陶令,多愁费楚词”,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思考和感慨。陶令和楚辞分别代表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表达方式。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显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马氏菊尚未尽开见赠十馀枝》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还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人生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