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过觉院,谁是再来人。
水石空群品,风篁扫六尘。
花迎曾至客,涧度不迷津。
红树秋山下,随方有净因。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游觉院时所作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重游过栖真寺(再次游览栖真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栖真寺的怀念之情,以及再次来到这里的感慨。

译文:我又来到了栖真寺,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回忆之地。

注释:栖真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诗人曾多次到此游览。

第2句:谁是再来人(谁还会再来这里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译文:谁会再来这里呢?我不禁思考这个问题。

注释:再来人,指那些曾经来此游览的人,如今是否还能再次来访?

第3句:水石空群品(水石间仿佛只剩下了一群石头)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栖真寺景象,给人一种孤寂、寂静的感觉。

译文:站在山脚下,只见一片水石之间,仿佛只有一群石头存在。

注释:群品,形容众多或杂乱。

第4句:风篁扫六尘(风声扫过,仿佛能将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扫去)
这句诗描述了风声在栖真寺中的回荡效果,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译文:风吹过,仿佛能将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吹走,只剩下一片宁静。

注释:风篁,指风吹动的树叶发出的声音。六尘,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第5句:花迎曾至客(花儿迎接着曾经到访的客人)
这句诗描绘了栖真寺中花木茂盛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译文:花儿在欢迎着曾经到访的客人,似乎在诉说着与他们的美好回忆。

注释:迎,迎接;曾至客,指曾经到访栖真寺的客人。

第6句:涧度不迷津(小溪流淌,没有迷失方向)
这句诗描绘了水流清澈的景象,给人一种明净、清澈的感觉。

译文:小溪流淌不息,没有迷失方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恒久。

注释:涧,山涧;度,通过;迷津,迷路;象征生命的道路虽然曲折,但终会找到出路。

第7句:红树秋山下(秋天的山上有红色的树叶)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时节山间的美景,给人一种丰收、富饶的感觉。

译文:秋天的山上,红色的树叶犹如火焰般燃烧,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注释:红树,指秋天的树叶呈现出红色;秋山,指秋天的山峰;山上,泛指整个山林;红树秋山,形容山林景色的美丽。

第8句:随方有净因(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显现出清净的原因)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大自然的变化无常,但正是这种变化造就了万物的生机与多样性。而我们也应该学会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变化,寻找属于自己的清净之道。

根据不同的环境或条件;净因,清净的原因或道理;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