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清晖满,楼台皓魄妍。
隔花偏隐约,照舞更婵娟。
少妇空凝望,离人更不眠。
惟应夜游客,灭烛绮罗前。
春月
三五清晖满,楼台皓魄妍。
隔花偏隐约,照舞更婵娟。
少妇空凝望,离人更不眠。
惟应夜游客,灭烛绮罗前。
【注释】
三五:指农历二月十五日的上弦月,即元宵节前后的明月。清晖:明亮的光辉。楼台:指楼阁上的月亮。皓魄妍:洁白的月色明亮美丽。
隔花偏隐约,
照舞更婵娟。
少妇空凝望,
离人更不眠。
惟应夜游客,
灭烛绮罗前。
【赏析】
《春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于天宝三载(744)春。诗人在长安时曾与贺知章、王之涣、李云和、崔宗之等“浮云”游赏赋咏,其中贺知章、李云和为李白的“知音”。此诗就是当时所作。
开头二句:“三五清晖满,楼台皓魄妍。” 三五,古人以正月十五为上元,十五之夜为元宵佳节,称“元宵”,又称“上元”。清晖,明亮的月光。楼台,指楼上的月影。皓魄,皎洁如玉的月华。妍(yán),美艳。这两句是写上元之夜,月光照彻楼台,明净如玉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清晖满”,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明媚,也写出了人们欢度节日的喜悦心情。“皓魄妍”,不仅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也写出了楼台映月的美丽景色。
“隔花偏隐约,照舞更婵娟。”隔着花枝,月亮显得朦胧而遥远;月光下,女子起舞,更加娇娆妩媚。“婵娟”,美好的样子。这两句是写女子起舞,月光下更显其姣好。“婵娟”,形容女子美貌,亦作“婵媛”、“婵娜”。
“少妇空凝望,离人更不眠。”年轻的妻子徒然凝望着远方,离别之人更是难以入睡。“凝望”,凝神远眺的意思。“更”,更加。这两句是写少妇思念丈夫,离人思念亲人,都无心睡眠。“凝望”,凝神远眺的意思。“更”,更加。这两句是写少妇思念丈夫,离人思念亲人,都无心睡眠。
最后两句:“惟应夜游客,灭烛绮罗前。”只有那些夜晚出来游玩的人,才会熄灭蜡烛来到华丽的帷幔之前。“惟应”,只应该。“绮罗”,指华丽的帷幔。“前”,代词,指前面。这两句是说只有那些夜间出来游玩的客人,才能看到这美丽的景色。“灭烛”,熄灭蜡烛,表示夜晚。“绮罗”,指华丽的帷幔。“前”,代词,指前面。这两句是说只有那些夜间出来游玩的客人,才能看到这美丽的景色。
这首诗写于天宝三载春月十五日夜,当时李白在长安。他与贺知章、王之涣、李云和、崔宗之等游赏赋咏,贺知章、李云和为李白的“知音”。这首诗描写了月夜下楼台、花木以及美女们的形象,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