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千里雪,无处不知寒。
大漠穷阴合,胡天朔吹乾。
更稀沉夜漏,瓶冻怯晨餐。
独拥残灯坐,萧条戴鹖冠。
《夜雪》
高楼千里雪,无处不知寒。
大漠穷阴合,胡天朔吹乾。
更稀沉夜漏,瓶冻怯晨餐。
独拥残灯坐,萧条戴鹖冠。
注释:
【高楼千里雪】:指夜晚的大雪覆盖了远处的高楼。
【无处不知寒】: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寒冷的。
【大漠】:这里代指荒凉的沙漠地带。
【穷阴】:形容天气非常寒冷,没有阳光照射。
【朔吹乾】:北方的冷风将大地吹得干涸。
【更稀】:更加稀少,表示时间已经深夜。
【瓶冻】:指的是瓶子因为长时间放在室外而结冰。
【怯晨餐】:害怕早晨的饭食。
【萧条】:这里形容一个人独自坐在黑暗中的样子。
【戴鹖冠】:古代的一种帽子,鹖是一种鸟,用来象征忠诚和勇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描绘了一个冬日夜晚的场景。全诗通过对雪花、沙漠、风声、夜漏、瓶冰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空旷而又孤独的环境。
首句“高楼千里雪”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雪花与高楼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雪花覆盖的景象。紧接着,“无处不知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整个环境的寒冷程度,让人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寒冷。
第二句“大漠穷阴合”,用“穷阴”来描述天气的寒冷,同时以“合”字表现了大漠的辽阔和寒冷天气的融合感。这里的“合”字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寒冷天气的感受。
第三句“胡天朔吹乾”中的“胡天”指的是遥远的北方的天空,而“朔吹乾”则描述了北方的冷风将大地吹得干涸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冬季特有的景象。
接下来的诗句“更稀沉夜漏,瓶冻怯晨餐”中,诗人详细描绘了夜晚的情景。夜深人静时,外面的世界变得异常安静,只有滴答作响的夜漏声和被冻住的瓶子声。这种寂静让诗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寒冷和孤寂。
最后两句,“独拥残灯坐,萧条戴鹖冠”则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一人坐着,头戴鹖冠(一种古代的勇士帽)的形象。这个形象既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也体现了他对这种环境的适应和接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生动地展示了冬夜的寒冷和孤独,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