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
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
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

诗句原文:

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

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

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

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首次步入松陵道时的景象,四周被烟雾和波涛环绕,视野极为开阔明亮。这里的“烟波”可能象征着一种朦胧的美,而“四望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新环境的新鲜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
  • 赏析:这一句通过视觉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初步印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
  1. “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
  • 继续描绘诗人在航行中的所见所感,“帆行风脚正”意味着风向正好适合扬帆,使得帆船可以顺利行驶,“人坐水车平”则形象地描绘了水面平静如镜,人们可以舒适地坐在船上。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和谐与顺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赏。
  1.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
  • 描述了岸边的断崖将吴越两地分隔开来,而此时鸣鸠们各自在雨后的天空中飞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和深刻感受。
  1. “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
  • 最后一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虽然有美丽的月光照在长桥上,但它却无法照亮那些荒凉的城市。这里的“肯复”表示一种否定的情感,强调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可能带来孤独或哀愁的感觉。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但无意义的事物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舟行杂诗十首自就李出吴关抵扬子津·其三》是彭孙贻的作品,它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