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吾安适,卑栖俗颇宜。
鱼竿惊野獭,蝶粉触游丝。
村落无官长,邻翁解赋诗。
遥闻天北狩,流涕问安危。
避地村居十首其六
避世吾安适,卑栖俗颇宜。
鱼竿惊野獭,蝶粉触游丝。
村落无官长,邻翁解赋诗。
遥闻天北狩,流涕问安危。
注释:
①避世:避开社会纷扰。
②卑栖:低处栖息,这里指隐居生活。
③渔竿:打鱼用的竹竿。
④野獭:一种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河湖附近。
⑤游丝:蜘蛛等昆虫吐出的细丝,随风飘荡,可以随风传讯。
⑥天北狩:传说黄帝曾在北方狩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避世隐居的生活状态中写下的一首田园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天下安危的关心。
首句“避世吾安适,卑栖俗颇宜”表达了诗人对避世生活的满足和对隐居生活的认可。这里的“避世”指的是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的平静;“避世吾安适”则是说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感到十分安逸和满足。第二句“卑栖俗颇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隐居生活的适宜性。这里的“卑栖”是指低处栖息,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俗颇宜”则是说在这种生活中,诗人感到与世俗相适应,没有过多的冲突和矛盾。
接下来的四句描绘了诗人在村庄中的隐居生活。第三句“鱼竿惊野獭,蝶粉触游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钓鱼时的情景。鱼竿触动了水面上的游动物体,引发了一系列的动静。而第四句“蝶粉触游丝”则描述了蝴蝶落在游丝上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景象。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天下局势的关注。第五句“村落无官长,邻翁解赋诗”描述了村庄中没有官吏的情况,邻里之间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第六句“遥闻天北狩,流涕问安危”则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局势的担忧,他听说北方正在发生狩猎活动,于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担心国家的安全。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安宁和喜悦。同时,诗人也不忘关注国家大事,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