阛阓西风里,空城犬吠幽。
早潮知月落,孤枕识江秋。
名尽宜禅悦,神闲胜远游。
池光资枣柳,邻火照山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坐·其十》的原文和翻译。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阛阓西风里,空城犬吠幽。”
- 阛阓(wú hài):古代城市的商业区。
- 西风:指秋风,秋季的风。
- 空城:形容人迹罕至,没有居民居住的城市。
- 犬吠幽:指在僻静、安静的环境中,偶尔传来狗叫声。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独自坐在空城之中,感受到西风中传来的犬吠声,显得格外幽静。
第二句:“早潮知月落,孤枕识江秋。”
- 早潮:指的是早上的潮水。
- 月落:月亮落下。
- 孤枕:孤单的枕头。
- 识:感知、觉察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景象,诗人通过感知到潮水和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进一步衬托出他独处在一个空旷的地方,体会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寂寞。
第三句:“名尽宜禅悦,神闲胜远游。”
- 禅悦:禅宗修行时的快乐和满足感。
- 神闲:精神放松而自在。
- 胜:胜过的意思。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享受一种超越世俗的愉悦。
第四句:“池光资枣柳,邻火照山楼。”
- 池光:池塘中的光影。
- 资:提供或增添的意思。
- 枣柳:枣树和柳树,通常用来形容景色的美丽。
- 邻火照山楼:邻居的火光映照着山楼。这两句描写了夜晚时分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场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独自居住在空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早晨的潮汐和夜晚的月光,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节,如池水和灯火,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