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山窗晓,终宵细咏频。
听钟残烛短,看月一床贫。
无伴长如客,孤眠只有人。
吟蕉能和我,淅沥报秋新。

夜坐十首 其二

未到山窗晓,终宵细咏频。

听钟残烛短,看月一床贫。

无伴长如客,孤眠只有人。

吟蕉能和我,淅沥报秋新。

译文:
还没有到达山中的窗户就天已亮了,整夜都在仔细地吟诵着。
听着钟声听着蜡烛的余光逐渐消失,看着月亮只对着一张简陋的床。
没有人陪伴我就像常年在外的游子,独自一人躺在床上。
吟咏着芭蕉的声音可以与我相互呼应,雨点敲打着窗户发出淅沥的声响,如同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吟咏的场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而又向往自然的情感。诗中“未到山窗晓”一句,表达了诗人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开始期待和欣赏沿途风光的心情;“终宵细咏频”则描绘了诗人彻夜不眠,反复吟咏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听钟残烛短,看月一床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感觉。钟声和蜡烛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常常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生活。而“看月一床贫”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月光下独自度过的清贫生活,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最后两句“无伴长如客,孤眠只有人”则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和深化。诗人在没有伴侣的情况下,就像常年在外的游子一样,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吟蕉能和我,淅沥报秋新”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吟咏蕉叶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新奇和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生动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孤独但又热爱自然的复杂心境。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