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空林上,荒祠拜昔贤。
高风辉竹石,清供受云烟。
山水名应澹,文章骨已仙。
友朋同此意,怀古夕阳前。
诗句释义:
- 落日空林上,荒祠拜昔贤。
- “落日”形容夕阳西下,光线昏暗。
- “空林”指的是空旷的树林,通常用来象征孤独或清冷的环境。
- “荒祠”指的是无人祭祀的祠堂,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或无人打理而显得荒芜。
- “拜”在这里是参拜、致敬的意思。
- “昔贤”指的是过去的贤人,即过去那些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高风辉竹石,清供受云烟。
- “高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或崇高的精神境界。
- “辉”在这里指光彩照人,也可以用来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
- “竹石”指的是竹子和石头,经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清供”是指清净的供品,通常用于祭神或祭祖,强调纯洁和恭敬。
- “受云烟”意味着接受天地间的气息和精华,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山水名应澹,文章骨已仙。
- “山水名”指的是山水之美,常被用来比喻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应澹”表示应该宁静淡泊,符合自然之道。
- “文章骨”指的是文人的骨骼气节,常用来比喻文学才华或道德品质。
- “已仙”意味着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 友朋同此意,怀古夕阳前。
- “友朋”指的是朋友和同伴。
- “同此意”意味着共同持有这种心意或情怀。
- “怀古”指的是怀念过去的时代或文化。
- “夕阳前”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常用来比喻结束或告别的时刻。
- 整体表达了对过去贤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在夕阳西下的美景中怀念历史的情感。
译文:
在落日余晖映照的树林中,我来到这座无人祭拜的旧祠堂,向曾经的贤德之人表达我们的敬意。
祠堂内,高洁的风姿映照着竹子和石头,清新的供奉来自天空中的云烟。
这里的山水风光应该显得十分宁静淡泊,文人的气质如同神仙一般超凡脱俗。
朋友们和我一同怀揣着这样的情愫,站在夕阳的光辉下感慨着往昔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落日、空林、荒祠、高风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的词语,如“落日”、“空林”、“荒祠”、“高风”、“清供”、“云烟”、“山水名”、“文章骨”、“友朋”等,这些词汇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象美,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代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