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湖山大布金,当时松柏郁森森。
月明高下楼台影,风静东西钟梵音。
苔上穹碑春寂寂,草荒行殿昼沈沈。
劫灰易见如弹指,独倚雕栏感慨深。

【注释】

大功德寺:位于杭州灵隐山,为唐代高僧惠能(禅宗五祖)所建。

大布金:指寺庙的宏伟壮观。

松柏郁森森:形容树木葱茏茂密。

月明高下楼台影:月照楼台的倒影。

风静东西钟梵音:在安静的夜里,听到钟声悠扬。

穹碑:即碑石,穹是高耸的意思。

草荒行殿昼沈沈:草丛荒芜,行殿无人问津。

劫灰易见如弹指,独倚雕栏感慨深:佛教认为一切有缘众生皆属轮回之数,如同烟灰容易散去。

【译文】
大功德寺的景色壮丽,当年的松柏郁郁葱葱。
明月当空,月光下的楼台倒影清晰可见。
风平气闲之时,可以听到东西两侧钟楼上梵文诵经的声音。
苔藓覆盖的碑石在春天显得十分寂静,荒凉的行宫内白天里也显得暗淡无光。
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建筑现在已破败凋零,就如同烟云一般,转眼之间就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我独自靠在雕刻精美的栏杆上感慨万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大功德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功德寺以及周围景色和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联“大功德寺”点题,描绘了寺庙的宏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寺庙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颔联“松柏郁森森”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寺庙的古老、庄重。
颈联“月明高下楼台影”和“风静东西钟梵音”则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寺庙在夜晚的美丽景象,以及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劫灰易见如弹指,独倚雕栏感慨深”则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寺庙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