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明本如毂,日日相推移。
寒暄亦如环,岁岁迭乘除。
白云自西来,告我商秋期;
林皋色惨淡,蛩声哀似思。
昔也苦炎威,今含摇落悲;
天气始肃杀,草木讵能违!
百卉欻披靡,宁复艳阳时!
岂识持晚节,独有凌霜枝;
寄言桃李子,慎勿恃芳菲!
晦明本如毂,日日相推移。
晦:天黑,日落;明:天晴,日出。比喻昼夜交替。
寒暄亦如环,岁岁迭乘除。
寒暄:天气寒冷和暖和。比喻冬夏交替,气候的变化。
百卉欻披靡,宁复艳阳时!
百卉:各种各样的草木。比喻万物。
欻(xū):突然。披靡:倒下,败北。比喻草木在严冬中凋零,不再有鲜艳的春色。
岂识持晚节,独有凌霜枝!
晚节:指冬天。比喻坚韧不拔的品质。
凌霜:顶着严寒。比喻不畏严寒。
寄言桃李子,慎勿恃芳菲!
桃李:桃树和李树,都是树木名,这里比喻人。
芳菲:芳香美丽。比喻美好的品质或事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三首》中的第二首。全诗以自然界的日夜更替为背景,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以及草木的凋零,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美好品质的珍视。
“晦明本如毂,日日相推移”一句,诗人以车轮转动的形象来比喻日月的升降和昼夜的更替。这里的“毂”是指车轮的中心部分,用来支撑整个车轮并使其运转。而“相推移”则表示日月的升降和昼夜的更替是自然而然、不可抗拒的。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和社会的变化无常。
“寒暄亦如环,岁岁迭乘除”两句,诗人继续以车轮转动的形象来描绘季节的更迭。这里的“寒暄”是指寒冷和温暖交替出现,而“环”则指的是车轮的边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四季的更迭如同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年都会有寒冷和温暖交替出现,就像一年四季不断循环一样。
第三联,“百卉欻披靡,宁复艳阳时!”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凋零与枯萎。这里的“百卉”是指各种各样的草木,而“欻”则是突然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草木在严冬中凋零的景象,没有了鲜艳的色彩和春天的气息。这一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也让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岂识持晚节,独有凌霜枝”两句,诗人以“凌霜枝”来比喻那些在严冬中依然坚韧不拔、独自挺立的人们。这里的“晚节”是指坚韧的品质,而“凌霜”则是指顶着严寒。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于那些具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人的赞美与推崇。同时,这一形象也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像那些在严冬中依然坚韧不拔的人一样,勇敢地去迎接挑战,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自然规律以及美好品质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